东汉末年,汉江山在宦官权力斗争中濒临崩溃,后来又用董卓的骑兵平定朝廷,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看到京城的繁华,董卓下定决心,不要带着后宫美女离开,还废了皇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为汉朝献上皇帝。他认为他的国家状况良好,这个国家很舒适,除了他享有比皇帝更多的特权,所以他晚上不回他的居住地。他想到哪个后宫后宫后宫后宫有休息的,就直接去那里,汉臣不敢出声。后来随着曹操刺杀失败,开启讨伐董卓的历史大幕。
作为第四世界的前同僚袁绍,自然对董卓嗤之以鼻,觉得董卓是个卑微的莽夫,却又惧怕手下的武将。他凭自己的军事实力,对董卓没有真正的胜算,于是号召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共商灭董卓之计。于是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积极与袁绍联手,董卓听从十八路诸侯。这种情况不怕不可能。不仅在实力上不如对方,十八路诸侯还有一个攻击他的理由,那就是为汉朝出力,灭自己。董卓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还是面对现实吧。在陆续派出参战的武将全部被华雄斩首后,一直不被十八路诸侯放在眼里的刘备三兄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华雄的掌门人关羽被带在温饮之间。这使得其他十八路诸侯纷纷审视刘三兄弟,承认他们的联盟地位。
按理说,十八路军阀联盟,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武将数量上,甚至是消灭董卓的理由上,都是占了上风的,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稳定的联盟,却在一瞬间分崩离析,这和两个人有很大的联系。这两个不是别人,正是联盟的领导人和他的兄弟袁绍和袁术。袁绍很享受诸侯的前呼后拥,但是他没有协调调度的能力。他把调度粮草的任务交给了弟弟袁术。袁术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哗哗响,让前来联盟的诸侯们吃了苦头。自结盟以来,江东孙策积极抗击董卓的军队,董卓只被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在这一点上,袁术断了人家的粮草,再三催促,用“快”字敷衍。结果,孙策、孙坚的军队伤亡惨重。乍一看,领导的工作太差了。孙坚率军在江东停打,退出联盟队列,打算回家。
正是袁绍和袁术的观望态度,导致其他盟国诸侯纷纷效仿。曹操和他曹氏家族的子弟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回到盟军大营,都是手舞足蹈,欢呼雀跃,推杯换盏,干脆退出盟军队列。刘三兄弟见了运粮将军袁术,根本无心兑现增兵粮草供应,纷纷离盟大营。只有几个州长和其他州长能做事。其中诸侯势弱,可以乘虚而入。最后他们不是在讨论如何对付董卓,而是在争论对方为什么不出兵,自己损失了多少等等。要不是王允中了丢西姆故事的美人计,诱使吕布反戈一击,杀了董卓,十八路诸侯的命运就堪忧了。所以十八路诸侯联盟在讨伐中失败,不是因为董卓太强,而是因为在袁绍和袁术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