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指15: 00至17: 00。
在中国古代,天空分为十二个小时,即子、丑、阴、卯、辰、巳、午、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时辰,即子夜:23-1,丑时:1-3,印石:-5,石矛:5-7,陈石:-9,九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
十二时辰制早在西周就已使用,但到了汉代,其名称有了一些变化,分别是子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犄角、太阳、太阳、日暮、人约。又以十二地支表示,子夜23时至1时,1时至3时为丑时,3时至5时为印石,以此递归。
十二小时相当于二十四小时,每个小时代表两个小时。《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始于子夜”,子夜的中点,即现在的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
申年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一个周期的第45年,被称为“武神年”。在随后的公历年中,年数除以60 ^ 48以上,或者年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9。当年正月初一至次年除夕的年份为“戊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