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塔河生态输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艾力·尼亚孜一直沿着塔里木河奔流,小心翼翼地眺望着被河水滋养的胡杨树。胡杨又名英雄树,因其低温、耐旱、耐盐碱,是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
追溯到20多年前,艾立刚参加工作。看到塔里木河老河道附近的胡杨林大面积枯死,植被严重退化,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现在,四十多岁的艾力是新疆尉犁县国有林业局的负责人。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一张大地图非常显眼,标明了分布在尉犁县的约80万亩胡杨林的位置。这些胡杨林分布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和孔雀下游,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走廊”。
6月20日,埃里克·尼亚孜在塔里木河支流考察胡杨生长情况。
艾力出生在尉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塔里木河畔长大。当地人到处都离不开胡杨。大人们用胡杨木为孩子雕刻木碗和木勺,用胡杨做的独木舟在海子里钓鱼,在胡杨林里捡树枝放羊。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干涸,水位下降,导致胡杨树死亡。
“风也大,灰尘也大,白天就变暗了,什么也看不见。”他小时候经历的沙尘暴天气仍然记忆犹新。每到春播时节,凶猛的风沙经常掀掉农民种下的棉苗和膜,人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补种。
1992年,艾力从乌鲁木齐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回到县城。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他放弃了技术员的工作,成了一名护林员。“我们离不开胡杨。我希望森林能够得到保护,当地的环境能够变得更好。”他说。
6月20日,埃里克·尼亚孜(左)在托卜谢地区查看分洪灌溉情况。
艾力和他的护林员同伴们常年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工作生活,负责保护长520公里、宽240公里的胡杨林。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清理河道,植树造林,修建秸秆围栏,宣传护林政策和防火知识。
沙漠边缘的天气极其恶劣。在多年的护林工作中,他经常遇到风沙天气。“很难呼吸。床上、鼻子上、耳朵上都是沙子。”他说。夏季温度可超过40摄氏度,冬季可降至零下20摄氏度。然而,无论天气如何,护林员每天骑着摩托车巡逻几十公里。
6月20日,埃里克·尼亚兹(右)和护林员挖运河引水。
恶劣的天气只是埃里克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为了阻止当地村民在森林里砍柴挖甘草,埃里克和他的同事们曾经挨骂。为此,他们把国家禁止非法开垦、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打印出来,随身携带,一遍又一遍地向老乡们宣传。同时,他招募当地有名望的人担任护林员,以增强对群众的说服效果。
“现在,乱砍滥伐、乱垦滥伐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李艾介绍,尉犁县从最初的5个管理站、15名护林员发展到22个管理站、190名护林员。
同时,他见证了塔里木河从2001年开始长达20多年的生态输水,让濒临死亡的胡杨林起死回生。
6月20日,埃里克·尼亚孜在尉犁县布托协会百万亩罗布麻种植基地视察罗布麻滴灌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开展了防治春尺蠖飞机、治水等多项胡杨林专项行动。2019年,启动为期三年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利用灌溉条件灌溉退化胡杨林。
如今,塔里木河沿岸百万亩胡杨林郁郁葱葱,植被茂盛,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跑在林区的野骆驼、雪豹、野猪、猞猁、狐狸、鹅喉羚等野生动物日益增多;在森林水域,黑鹳、天鹅等候鸟越来越多。
记者:潘迎、赵戈、阿曼
图片由尉犁县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