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3日,至少有9个城市或所辖部分地区宣布取消或暂停区域核酸检测,均属于长三角,其中2/3在安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徐秋莲、卜秦雨上海报道
很多地方对归一化核酸的检测有了新的变化。
6月23日,词条#核酸采样器供大于求#冲上微博热搜TOP5。
图片来源:看新闻。
前两天,合肥发布微信官方账号宣布:6月22日起,合肥暂停常态化区域免费核酸检测,每七天一次。合肥将继续做好进(退)肥工和重点人群的检查服务工作。
不仅是合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早在6月11日,就有部分地区宣布取消或暂停区域常态化核酸检测。截至6月23日,至少有9个城市或所辖部分地区宣布取消或暂停区域核酸检测,均属于长三角,其中2/3在安徽。
近期,由于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好转,此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而开展的核酸采样点建设和相关工作人员安置备受关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采样设备和人员来说,与其使用,不如储备,不可用,不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为了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正常运转,需要探索平战结合的(核酸检测)状态。”
暂停或取消至少9个区域的核酸检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合肥是首个宣布常态化地区暂停免费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和5月,合肥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迈出了“不寻常的步伐”。案件发现前做了“雨前”的异常布置,案件发现后也没有采取大规模的静态管理。然后对来和回合肥的人采取了比较热情的方式。“合肥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暂停七天一次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第一,说明合肥的疫情防控是比较成功的。二是向社会表明合肥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孔认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目标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应建立在常识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在人性化管理、物料供应、物流渠道、产业链回收、滚动核酸检测等方面都有创新。合肥高速路口。另外,现在合肥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可能的源块进行封堵和控制。
公告截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6月23日,至少有9个城市宣布取消或暂停区域核酸检测,分别是江苏苏州、江苏南通部分地区(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海安)、江苏句容、江苏镇江、安徽黄山部分地区(景区、高新区、歙县)、安徽绩溪县、宣城、安徽阜阳、安徽淮南、六安、安徽合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九个地区都属于长三角,其中三分之二在安徽。
在此之前,中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延长归一化核酸检测间隔的频率。据合肥发布的微信公号消息,6月16日中考结束后,合肥市五天一轮的免费核酸检测将进行调整,近期初步考虑延长至七天一轮。
抚州微信微信官方账号5月25日发布公告称,江西抚州重点场所从业人员每天体检一次,高危接触工人每三天体检一次,普通群众和随父母生活的学生每七天体检一次。
此外,为确保低风险地区物流畅通,在交通运输方面,5月27日,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面取消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防疫限制,强调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货运车辆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6月3日,针对江苏省低风险地区的旅客、货车和人员,全省各地已全面取消防疫交通限制,高速公路出口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快速放行。
长三角地区外,广东省除深圳自24日起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旅行外,广州、湛江等地不再要求旅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火车站、广州南站到达的旅客已取消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除到达北京的旅客需持“北京健康宝”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登机外,其他旅客只需提供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正常方可登机。
最近一周,云南楚雄、芒市、文山、保山等地区也相继发布,让从我国低风险地区来(回)的人不再查核酸阴性报告,不再实施核酸落地检测。
重点人群仍需保持一定的核酸检测频率。
许多地方延长、取消和暂停区域核酸检测,也反映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前,由于疫情在多地蔓延,在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省会及千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15分钟步行核酸采样圈。
许多地区通过购买许多核酸摊位和招募核酸检测和取样人员来响应该计划。据5月30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消息,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约1.5万个点位,其中面向公众的约5000个,面向所在社区居民的约4000个,面向企业、学校、建筑工地等内部场所的约6000个。
据《南宁晚报》6月17日消息,南宁初步建成主城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市新建便捷核酸采样点561个。位于主城核心区的约100个采样点已于6月15日开放。
6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彦洪表示,没有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针对疫情输入的高风险,特别是人口较多的大城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大量的核酸检测场所和核酸检测人员的留用也随之而来。
"对于取样设备和人员,最好是有准备的,而不是用过的、没有的和没有准备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核酸检测人员的招聘、就业和培训都相当困难。因为招聘人员的方式和签约时间长短都有差异,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接下来,为了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正常运转,需要探索平战结合的(核酸检测)状态。”
停止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如何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度,以保证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重点仍是对高危重点人群保持一定频率的核酸检测,如医务人员、冷链工作人员、口岸工作人员、快递和服务人员等。
统一健康码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
健康代码的问题最近也备受关注。
6月22日,根据宁波发布的微信官方账号,宁波市疫情防控办发布《关于停止“宁波码”服务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停止“宁波码”服务。健康码相关服务可通过“浙江办”或支付宝APP办理。上述APP还可以实现预防接种记录查询、核酸检测记录查询、核酸采样点查询等服务功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停止地方代码,统一使用省卫生代码。
源地图
早在2020年,大连市民云App大连健康码停用,廖氏通健康通码全面使用。安康市停止使用安康卫生码,延安市停止使用延安卫生码,陕西卫生码全面启用。2022年3月31日零时,为方便全省居民使用,满足疫情防控需要,整合陕西卫生码和xi安一码,升级为陕西一码。
2022年4月29日零时起,福建省仅保留省级统一部署管理的福建卫生编码,实现全省一码通。原福建八大福建卫生码和海外福建卫生码同步停止服务。
针对统一卫生编码的问题,徐光剑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些地方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可能不足以完全支撑卫生编码的自行运行。省卫生法可以更好地支持和维护个人健康的管理,保护个人隐私。
卢洪洲认为,为了避免资源重复,统一全国卫生编码是大势所趋。
(本报记者游方明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