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企业招聘众生相:消减成本成共识,两成小微企业“退赛”

海中断崖2022-08-29  26

千家企业招聘众生相:消减成本成共识,两成小微企业“退赛”

从2021年秋招到2022年春招,企业招聘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去年还在大规模的“急招”,几个月之后,“非必要不招聘”就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一些小微企业甚至冻结招聘来应对经营压力。

前程无忧23日发布的《2022疫情下企业招聘计划变动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与2020年的疫情相比,今年疫情下企业经营受到影响更大。受访的企业中的有63%雇主延迟、减少或者冻结招聘,其中,20%小微企业已经冻结招聘。

前程无忧调查这项调查是在2022年5月25日~6月5日进行,共有950家雇主完成了问卷上的所有问题。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资源专家冯丽娟对第一财经表示,面对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雇主们更倾向保守和谨慎的人才管理策略,准备一场“耐力跑”或者干脆“退赛”。

为了缓解作为“稳就业”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在本轮疫情中所受的冲击,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政策正在加速落地,以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业务受损招聘放缓

2022年春天以来,新冠疫情在国内多个城市散发,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较大影响。报告显示,34%的受访企业2022年4~5月份业务受损 10%~20% ,27%的企业受损20%~50%。业务严重受损甚至停止营业的微型企业是大型企业的5.3倍。

在受访企业中,受到企业经营受损的影响,63%的雇主延迟、减少或者冻结招聘,总部在北京、东北和河南等地的企业受损最多,超三成企业已经或者计划减员和冻结招聘。


报告称,有35%的雇主放慢了招聘流程。在2022年4~5月间,有30%的大型企业使用了在线面试和测评工具,但是期间有“在线入职”的大型企业只有3%。雇主们对于人才的引入明显谨慎起来,同样不少成熟人才也放弃了准备赴任或者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从区域来看,受访企业总部在黑龙江、辽宁、河南、北京等地业务严重受损甚至无法经营的企业均超过了20%,在广州、深圳、重庆、山东和湖北的企业都低于10%。由于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对人员流动和经营场所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依赖物理场所经营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同时因为限制和隔离引发顾客行为的改变,也对不同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冯丽娟表示,经历P2P和教培等行业的多轮洗牌以及2020年疫情,国内不少企业已经熟练使用在困难时期快速降本增效的手法。有迹象显示,减少招聘人数和冻结招聘的企业正在增加。

报告还显示,多数企业预计将需要比2020年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雇主们已普遍采取了“削减成本”策略,包括减少或者停止招聘,也包括不予加薪晋升甚至降薪,取消奖金和部分福利等。

20%小微企业冻结招聘

报告称,危机来时,小企业是最脆弱的。本次调查再次验证这一点。数据显示,2022年疫情环境中,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远多于大型企业。四、五月份业务不受影响甚至有增长的微型企业(员工不足50人)仅有9%,大型企业(员工1000人以上)则有32%。

报告称,当业务陷入困境,大型企业往往会最先减少职位空缺并放慢招聘,小微企业们则直接冻结招聘并裁减人员,也包括永久性关闭业务。受访企业中20%的小微企业已经冻结招聘。


冯丽娟表示,小企业的业务单一,普遍资金储备少,且多为自有资金,一旦风吹草动,雇主很容易采取较为激进的自保行为。依据2020年大流行爆发时获得的“经验”,不少小型企业在2022疫情再起时,迅速决定暂时歇业甚至主动放弃利润微薄的业务,减少薪资支出,缓缴租金和贷款。

在最受影响的行业中,交通/物流企业多数为较大型企业,餐饮、零售和旅游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处于疫情冲击的“中心区”。报告称,在疫情反复之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家底和业务韧性。这对占据多数的小微企业非常不友好。

调查显示,当下和未来三个月,小微企业的主旨是“活下来”,在人才引入方面意愿很低。

冯丽娟认为,中小微企业2021年提供了85%的就业机会。依据2020年的调查,很多小微企业撑不过疫情最初的四个月的情况,此次深受影响的企业又多在北京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这将影响到短期内就业岗位的供给。由于很多大型企业的供应商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不振也折射出大企业经营活力不足,招聘平淡。

纾困中小微企业是这一轮“稳经济”的重中之重。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近两个月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国务院日前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稳岗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央行提出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将增至8000亿元,并发布20条措施全方位发力保障小微信贷融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工业经济18条、服务业纾困43条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虽然疫情下就业市场整体不太乐观,但就业机会仍然存在。报告称,虽然有30%的雇主称“已经或者计划裁员”,但有39%的雇主已经预料“吸引高端人才更加困难”,同时35%的大中型企业预计“招聘所需的一线员工也不容易”。

冯丽娟表示,物流、建筑工程和生产制造等行业的企业正面临一线员工严重不足的困境,数字化方向的海外内专家依然在人才市场炙手可热,农林相关、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和半导体等领域依旧为资本看好,保持了较强的用人需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958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