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孔、林德仁、、李春雨)一届简单、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再次给全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记忆,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事业的新贡献。北京冬奥会的丰厚遗产,已经成为我们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上的鲜明印记和宝贵财富。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开幕式的“建造一片雪花”部分。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反映奋斗历程
4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冬奥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不平凡的7年筹办历程,深刻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会精神,为我们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北京冬奥会以一场不平凡的“冰雪盛会”书写了一份精彩的“中国答卷”。
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宋燕华摄
2月19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夕,在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向全体中国人民授予奥林匹克杯,以感谢他们为北京冬奥会做出的杰出贡献。
据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洋介绍,体育没有国界,全世界都分享奥林匹克精神。通过组织和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创造了丰富的冬奥会遗产。中国为世界冰雪运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四个多月了,但中国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现任国家队教练赵宏博难掩兴奋之情。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夺金,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夺冠,赵宏博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12年后夺冠,这是冠军气质的传承,也是国家强大的结果。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2年2月5日,中国队球员武大靖(右一)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金4银2铜的战绩位列金牌榜第三;在北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也参加了所有项目,共获得18枚金牌和61枚奖牌,位居金牌榜首位。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参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战绩,“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在竞技体育不断攀上巅峰的同时,群众体育也在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让运动成为“你我的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体育将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22年4月10日,建造者薛的家人在国家速滑博物馆的“冰带”中体验滑冰。新华社记者任潮摄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体育兴。北京冬奥会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了冰场和滑冰场。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周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年开始学习滑冰,滑冰已经逐渐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她作为表演队的一员,与“冰盾盾”同台共舞。
“北京冬奥会的顺利筹备和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启示。”北京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明表示,在北京冬奥会上,一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从业余练习发展到专业训练,甚至从校园进入运动队。“因为热爱而投入,因为兴趣而专注,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交集,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梦想总是催人奋进,催人奋进。“‘冬奥梦’与‘中国梦’的精彩交织,是‘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的互映,是民族精神与奋斗自豪感的同频共振,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中国发展与世界未来的共同命运。”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侯坤说,“北京冬奥会精神在百年奋斗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续写发展篇章
6月18日,由奥运改造的北京首钢公园热闹非凡。众多市民聚集于此,打卡冬奥会地标,感受奥运魅力,成为双奥运之城北京迎接2022年国际奥林匹克日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利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如今,管好、用好这一宝贵遗产,用好冰雪设施,已经成为中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答题”。
-场馆向公众开放,物质遗产以多种方式得到利用。
2022年4月16日,观众在“艾斯·库伯”参观体验。新华社记者张摄
保护赛时景观,开放冬奥会冰壶赛道体验。一旦开放,“艾斯·库伯”将成为北京“最热的冰”。该比赛被称为“工业迪士尼”,并在比赛后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打卡地点”。首钢跳台滑雪成为北京西部的新地标。依托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场馆,北京与张家口共建的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展示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赛后场馆利用是奥林匹克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但北京冬奥会场馆已经提前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正在加速成为赛后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说。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上,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吴晓楠介绍,该场馆作为国际滑联的卓越中心,拥有约1.2万平方米的巨大冰面,可在不同区域高效运行。“‘冰丝带’将打造成为展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在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运营团队与国际雪车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等。未来五年,这里将定期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组织亚洲杯赛事,举办训练营。有限的雪橇运动将在中国继续发展...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临近暑假,冰雪文化热在全国很多地方持续。广州举办夏季冰雪运动文化节,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在扬州举办冰壶挑战赛,让参与者和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冰壶的魅力;张家口计划推出包括冬奥会文化体验游、激情冰雪运动游、冰雪趣味游在内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续写冬奥会辉煌...
活泼淳朴的“冰墩墩”和喜庆祥和的“雪榕榕”依然备受追捧,冬奥运动场馆设施持续受到关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冯建中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传递的体育文化特色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批冬奥会示范社区让奥林匹克的种子在社区、家庭和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位于北京东侧的东四街,有世界上第一个“双奥运社区”。行走其中,“奥运群雕”熠熠生辉,经常可以看到丰富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北京冬奥申委宣传组成员、东城区回民小学教师皋陶说,每一位“东四”都自觉成为奥林匹克共同体的建设者、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者、奥林匹克文化的守护者。
——奥运体验融入生活,人才传承成风化雨。
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结束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影。新华社记者王玉国摄
随着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落幕,北京冬奥人以“磨一剑七年,再出发”的誓言,转战新岗位,开启新征程。
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场馆运行中心经理刘把冬奥会闭环安保服务的经验,带进了场馆开放的准备工作中。“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留下最充实、最温暖、最无悔的青春记忆。这是冬奥会教给我的。”刘对说: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奥学院老师于静更加努力了。"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她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重点加强速滑技术的教学和速滑教育的普及,为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再作贡献。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从申办到筹备,再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点燃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激情,吹响了体育产业腾飞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就像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产业快速发展。”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体育产业从愿景向现实腾飞的现实基础。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中国申办冬奥会时做出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成为现实。
2022年1月11日,青岛宁夏路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滑冰。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冰雪运动的魅力深深影响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很多视苏和顾爱玲为偶像的少年心中,2022年冬春播下的冰雪运动的种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李晓明表示,群众对冰雪运动的更广泛参与,夯实了体育产业腾飞的现实基础。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日趋成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约有3000所学校在课程中增加了冰雪运动。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有50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一系列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措施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从《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的意见》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一系列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规划和纲要相继发布,描绘了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蓝图,确立了体育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冰雪之花”第二次在中国绽放,大江南北不断掀起冰雪运动热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全国共有标准冰场654个,较2015年增长317%;室内外滑雪场803家,较2015年增长41%;2020-2021年,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预计2021-2022年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体育产业发展打开了空空间。
今年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总面积2.48万平方公里,涵盖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全境。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奥运场馆综合利用和低碳运营,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2022年1月21日,京张高铁穿越居庸关隧道,从北京驶往太子城。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瞄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体育产业从业者也在这方面加速布局。早在2018年,毕昇体育产业(北京)有限公司CEO冯峰就看到了北京冬奥会对京张沿线的带动效应,将公司搬到了北京延庆。“公司依托中关村延庆园区,专注于体育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竞赛装备和软件服务。”高峰表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征集(2022)》显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迅速,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健身休闲、冰雪旅游、冰雪会展、冰雪文化等。,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截至2019年底,中国冰雪产业规模约4235亿元,比2015年增长56.85%。
筹办北京冬奥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两个优异的答卷:筹办冬奥会和地方发展。当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承担冬奥会任务的北京延庆成为“两个优秀答卷”的生动注脚。
围绕冬奥会和重点产业发展,北京延庆正在打造国际滑雪场,围绕群众建设冰雪运动场馆,推动冰雪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因为北京冬奥会,越来越多的延庆人吃到了‘冰雪米饭’。”北京市延庆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叶大华说,“冰雪产业的发展让很多延庆人在家门口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就业,冰雪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参与撰写:姬野、夏子霖
编辑:张月山、刘宁、、黄、于思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