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
202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193万人,比2021年增加115万人。
然而,这个数字并不完全对应今年的高考考生人数。有很多往届毕业生参加了高考,正在向自己理想的院校冲刺。
在所有往届考生中,55岁的石梁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年龄最大的考生。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至今,他已经陆续参加了25次高考,没有一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今年是第26次。
石梁
连续参加25届高考,获得“王考”称号
在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后,有媒体记者采访了被称为“中国高考钉子户”的石梁。
梁诗诗说,“今年是我第26次准备高考。我的目标和以前一样是川大,但我自己也不敢说成功考上的几率有多大,可能还会有一些困难。”
石梁之所以对自己的高考没有信心,其实并不是他气馁了,而是今年的高考不同于以往的25-这次他报考的是文科。
石梁
他之前一直考理科,因为理科院校专业范围广,而且理科的容错率更高。
但是理科最大的特点是,如果没有海战术的强化练习,很难取得好成绩。而他就是那种不爱写题的考生。
之前的25次高考已经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考试习惯,所以今年他选择了文科备考,不需要很多题,主要看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理解。
梁诗诗说,“我觉得文科难度比较低,理解能力能给我优势。我觉得今年选文科还是对的。如果我早几年转专业,现在可能已经大学毕业了。”
石梁
在石梁去年高考失利,决定转专业之后,他发现了文科的独特魅力。高考三科——政治、地理、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的思维逻辑、分析和理解模式都差不多,互相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经过几次模拟考试后,石梁自信满满。
他咨询了眉山市的一些高中老师,和一般文科中上水平的学生,都是文学180分以上。
他认为,以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考200多分没有问题,甚至有机会高考考240分。这样的话,加上三科主考成绩,高考考500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
石梁
然而,这个分数只能保证石梁进入重点大学,离目标四川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石梁说:“以前有点紧张,现在习惯了。”
当提到“高考钉子户”这个名字时,石梁想起了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正是当时的失败,让他下定决心要考上理想的大学,甚至不惜付出一生的代价。
年轻的时候,我掉出了名单。我坚持高考多年只为一个梦想。
石梁,196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高家公社。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有四个兄弟姐妹。
虽然父母都是当地的老师,但是五兄妹没有一个人通过高考,上了大学。这让石梁感到很不舒服。高中毕业后,他开始偷偷努力,期待着考上大学。
石梁
1983年,17岁的梁报名参加了宫中学的高考。那时候的高考类型和现在差不多。它不仅集中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包含了大纲之外的大量知识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石梁意外地没有通过考试,甚至连初试都没有通过。
考试对他打击很大,但并没有击倒他。即使意识到考上大学的不易,他依然没有选择气馁。他忍痛去了简阳县高中复读,一年后再次参加高考。
然而,骨气的现实又一次让石梁跌出了榜单。毕竟他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他只学了一年,都不足以应付80年代极其艰深的高考题。
石梁
那时候大学生还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被大学录取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不用说,如果你考上了本科院校,哪怕你考上了普通中专,也足够把你的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毕业后就可以分配了。
如果你考上了本科大学,毕业后进入的工作都是管理岗位,还有干部指标。
所以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差距很大。当时一个班50多个学生,只能录取三四个。录取率特别低。
石梁
石梁的父母都是乡镇教师,不属于农村户口。当年如果不分配到单位工作,就没有其他出路。如果石梁不继续参加考试,他就只能在家当无业青年了。他甚至没有资格在乡下种田。
于是他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准备高考。然而天不随人愿。以前连高考都考不上的石梁,怎么会突然在高考考场上大放异彩?
1985年7月,第三次高考失利后,他去了一所技校,在峨眉山冶金机械厂当车工。那时候进技校就相当于参加工作了。
从那以后,石梁一直边工作边学习。即使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
石梁
石梁觉得他在技校学习的时间是虚度的。他应该是坐在高中的教室里,他站在车间的车床前,机械地学习机械加工。
他的未来浮现在脑海中——在车间里站上几十年,像机器人一样加工各种零件。
梁世鑫不甘心。他不想一辈子当工人。于是在1986年初,他离开了技校,一边继续高考学习,一边寻找其他相对灵活的工作。
此后,他辗转乐山、成都、眉山等地。因为他铺天盖地的高考计划,他找工作也受限。
石梁
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眼里炙手可热,对他来说一文不值,因为一切都得让位于学习计划,所以接下来的五年,他只能靠做兼职养活自己。
在过去的五年里,石梁一直在一家机械厂当修理工。去木材厂当伐木工;甚至在商场做过电视销售员。
虽然他的职业不断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会在每年1月准时到当地招生办报名参加高考。可惜,这五年他从来没有接近过本科分数线。
1991年,石梁多年的努力工作使他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收获。他在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正式员工,收入稳定。
石梁
同年年底,石梁与相恋一年多的女友刘群结婚。他今年24岁。
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对石梁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因为当时的高考政策是“年龄必须在25岁以下”。这意味着1992年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次高考报考也很难,因为有正式工作,已婚的社工想参加高考,所以要出具相关证明。
这种事情,单位一般不愿意管。石梁甚至为此事找到了木材公司的主管单位林业局,找林业局领导磨了好几天。这才破例发了申请证。
石梁
然而,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那年他只差十分钟就过线了。当他没有把握住最后的机会时,他另辟蹊径,开始报名成人高考。
1992年第一次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然而,石梁并没有因为收到录取通知书而高兴,因为他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他只通过了相对简单的成人高考。
1993年,石梁工作了两年的木材公司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那时候他儿子刚满一岁。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放下大学梦,投身事业。
石梁
先是在内江做服装生意,后来到华阳橡胶厂做业务员。在这些年里,石梁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到了1995年,石梁看到了建材行业的前景,借了几万块钱开始做建材生意。他在考场上失意,但在生意上做得很好。短短两年,他赚了几百万。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红火,知道自己年龄超过极限,无法再参加高考的石梁,开始踏踏实实做生意。
1998年,他在双流县白家镇办了一家建材厂,妻子刘群在富森美佳开店夫妻二人成了当地有名的商人之家。
石梁
本以为一辈子错过高考的梁世贞,在2001年有了转机。教育部2001年发文取消高考年龄限制。
石梁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那时候他的事业步入正轨,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近年来,石梁一直忙于商务应酬,经常出去喝酒打牌。但是自从他得知高考是公开的,他只要有空,就在家学习,谁也不能打扰他。
刘群说,“他像变了一个人。本来我是不同意他年纪轻轻就上大学的,但是自从他准备高考之后,就不喝酒不赌博了。读书总比鬼混好,所以我没有再拦他。”
石梁
2002年,石梁在阔别十年后步入高考考场。那时候他已经经历了几次教改,考场上的一切几乎都是他不熟悉的。
进考场前,工作人员一度不敢相信,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竟然是考试的考生。他检查了很久才进考场。
由于对考试不熟悉,石梁这次没有发挥好,只考了370分。但是他自己对这个分数很满意。毕竟他读书时间不长,对接下来的高考有很强的信心。
然而,2003年高考前夕,石梁突然生病,不得不放弃考试专心养病。然后因为工作原因,直到2006年才参加高考。这次分数400分,不够本科分数。
石梁
此时,石梁已年近40,但13次高考失利让他更加沮丧,也更加勇敢。他仍在积极准备下一次考试。
2010年,43岁的他第14次走进高考考场。这一次,他以为自己准备的最好,但是信心满满,他在考场上失败了,每张试卷都有很多题他不会做。最后分数只有337分。
同年年底,石梁的工厂因搬迁而停工一段时间,这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为此,他特意找了一家培训中心进行辅导。闲暇时,他常去成都交大路附近的茶馆复习学习。
石梁
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茶馆的角落里。很多茶馆老板都习惯称他为“梁教授”。
2011年,石梁和他初三的儿子走进了高考考场。平时都是父子互评。这一次,父子俩定了一个小赌,比的就是看最后谁能考上。
然而,这一次,石梁距离本科分数线还有64分的差距,而他的儿子却成功考上了大学。
虽然他对儿子的成绩很自豪,但高考失利确实让他有些气馁。他甚至这样评价自己:“就像煮一壶很久没煮过的水。”
石梁
满怀信心参加26届高考,目标四川大学。
2012年,石梁在成都20中参加了第16届高考。这一次,他刷新了自己的最低分,只考了330分。
面对这样的分数,梁说:“这让我很痛苦,但也和我读书不切实际,不做习题有很大关系。我明年肯定能考上川大。”
在随后的三年里,石梁从未考过400分,但他也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石梁
2016年,49岁的石梁在绵阳市参加高考。这次考了453分,超过了当年的二本分数线。这个分数对他来说既是惊喜又是遗憾。毕竟他的目标是考上川大的一个数学系。
2018年,石梁第22次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469分,但还是没有过线,只好再战。
事实上,梁在2021年的第25次高考中取得了403分,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理科高考。2021年下半年,他决定转科,以文科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石梁
这一年,他参加了自己的第26次高考,他对此很有信心,因为这一次他参加了他自信的文科考试。现在成绩公布了,他今年考了428分。按照川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他怕这次又要失望了。
石梁一直被媒体称为现代版的“金范”。很多人对他常年高考的行为感到不解。
毕竟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儿子被他培养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也算是圆了他的“大学梦”。然而,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当被问及对高考的看法时,梁说;“其实我已经忘了我高考的初衷,因为我想找一份好工作赚钱养家。现在这对我不重要。我坚持高考,就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希望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川大。”
石梁
石梁为梦想而努力的精神和整个过程值得所有考生学习。
他在承诺实现梦想的同时,没有让别人为他买单。他甚至在求学期间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业。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高考失利只是因为年龄问题,在应试阶段表现不好。考试成绩不能判断一个人的真实素质。
参考数据
[1]《上游新闻》,2022年6月7日,《26个高考状元的钉子户》,“钉子户”应该是理想和知识”[S2/]
[2]《极限新闻》,2022年6月6日,《极限批判| 55岁男子迎来第26次高考,愿他愿望成真》
[3]《东方今日》2022年6月7日《四川54岁考生考完第一次语文:发挥不错,但感觉有希望考上目标大学》
[4]《光明网》2022年6月24日《分数出炉。成都考生石梁26日高考428分”[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