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慈济2022-08-29  13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过程

1.“皇帝”这一称谓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皇帝制度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和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倒台才被彻底废除,历时2137年。它经历了从最初产生、初步完善、完善成熟、进一步发展、壮大、消亡的演变规律。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内容广泛、目的明确的完整体系,旨在维护皇帝的权威,保证皇权的行使。它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一是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重在凸显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第二,皇帝在全国拥有最高权威和绝对权力。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切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政策都由天皇决定。第三,所有官僚都是皇帝的仆人,庞大的国家机构是君主的办公室。第四,全国的人口和资源都是皇帝拥有的财富,完全可以支配。

2.建立和逐步完善: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步建立到初步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天皇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六国灭后,始皇帝自称“赖宗淼之灵”,后采邹衍“五德之运”论,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朝得火德,秦周所向无敌,故为水德”。从此,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基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学说,给君主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强化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原则。其次,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加强和利用。著名儒生刘邦龄带领弟子定朝礼,“古礼与秦礼相结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元前200年,新建成的长乐宫建成,王公大臣们拜谒完毕,开始致贺。统治者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之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他们以礼入政法,主张“礼为刑之本”,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的礼治学说,宣传“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的“三纲”和“仁、礼、智、信”的“五常”,确立了皇帝的至高地位和上下级的等级关系,使之成为指导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基本原则。第三,皇权在排除各方面干扰后得到巩固,经历了与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隋唐是天皇制的完善和成熟时期。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皇帝制度在新形势下得到充分发展。隋朝以前的尊称只有“皇帝”二字,被认为已经充分表达了天下最高贵最受尊崇的内容。当他到达唐高宗礼治时,他的大臣们封他为“皇帝”。意思是比一般皇帝的专称高一个等级,是尊称的开始。自此,皇帝生前尊号制度逐渐确立。在庙号和墓葬方面,唐代以前,帝王庙号是根据本朝已故皇帝的功绩和地位评定为“祖”或“祖”的,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享受这种“殊荣”。自唐代开始,建立了庙号制度,开国元勋称为“祖师”,以后所有君主都称为“祖师”。在礼仪制度方面,隋文帝太常青牛弘修订的五礼有130项,唐太宗制定的贞观礼有138项。唐高宗制定的《显庆礼》130卷,唐玄宗制定的《大唐开元礼》150卷。头衔越来越多,卷数越来越多,礼仪规则也越来越细。所有仪式的共同特点是注重皇帝的尊严。就伏羲和圣旨而言,秦汉皇帝有六印,隋朝以后,建立了八印制。八印名称不同,用途不同。在皇位继承方面,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不断加强和完善对继承人的设置和管理。隋唐制定了隆重的册封皇太子的仪式,并在东宫设置了大规模的官方机构。在后宫制度和外戚政治方面,隋唐后宫的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后宫制度更加完善,尤其是皇后的地位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唐代的《新世纪大典》来看,《五礼》中皇后和皇太后的礼仪规则占了近六分之一的整页,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皇后受群臣祝贺”、“内外妻子送皇后”等礼节。在此期间,帝制的其他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3.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是天皇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在礼仪方面,宋徽宗续写了230卷的《新政仪》和《五礼》等。在印章和诏令方面,宋代采用了更为严格的印章制度,规定“应分宝,应请傅宝郎索要宝,印成,付傅宝郎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内部和外部,以防止任何弊端。皇后的地位在宋代更加突出,实际上反映了皇权的提高。随着宋朝皇权的扩张,皇后地位上升。当时王太后听政之礼也就确立了。自宋太宗以来,新皇帝登基之初,皇太后垂帘听政成为固定制度。在外戚制度方面,宋朝采取了较好的措施。史书上说“有百余年历史,外无汉王之患,内无唐魏之患”。主要原因是“内助之圣,母模之义”。其实这无非是吸取汉唐教训,大力强化礼仪制度,加强对后妃思想活动的约束和控制的结果。在宋朝,外戚只被赋予一定的地位、荣誉和金钱,而没有实权。按照规定,“当时没有外婚辅助政府”。在宗室制度方面,“宋制度下,的襁褓被分割并封爵。名存实亡,无济于事。下至疏属,有姓,玉死有名,有学有教,有郊祀,有明堂,有国庆,皆有秩禄”。宋代宗室被给予了很高的政治经济待遇,也就是被否定了权力。过了几代,宗室基本和士人、普通人的家一样了。

4.强化巩固后的成熟:发展期之后是强化期,而皇帝制度在清朝被强化到了顶峰。而这个时期也是天皇制灭亡的时期。清朝极力提高君主权力,保证全国的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这方面,清朝远远超过了历代王朝,但与此同时,帝国社会与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王位继承方面,王室与皇位的斗争非常激烈。雍正帝时期,除了杀戮和迫害政敌之外,他从根本上决定废除以官制为前提的预立皇太子的办法,改为秘密立皇太子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2000年以来历代立首官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则和传统习俗的突破。当时这样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从效果上看,雍正的做法比让长子做太子的老办法有明显优势。长子被取消了候补皇帝的资格,有时也能起到激励诸侯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838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