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青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此前,“消费金融频道”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蚂蚁消费金融向监管提交了高管变更申请。今天,蚂蚁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变更正式获批,这是蚂蚁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首次高管变动。
重庆银保监局公告核准乔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职资格..
去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获批开业。重庆银保监局的开业批复中显示,副总经理一职由张克强担任。开业不到一年,蚂蚁消费金融的高管第一次被更换。
来自蚂蚁最赚钱的部门
据多方消息,乔曾在蚂蚁金服小微金融事业群风险管理部工作。在相关媒体报道中,乔作为蚂蚁金服小微金融消费风险政策与战略负责人接受采访。此外,乔还参与了网商银行的产品开发团队。
蚂蚁微贷业务(即信贷业务)主要分为2C和2B模式: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贷(即花呗贷款)和现金贷(即借呗贷款),面向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贷款。
根据蚂蚁招股书,微贷科技业务是业务中最赚钱的业务。2020年上半年,微贷科技业务营收285.86亿元,占总营收的39.41%,是整个蚂蚁集团营收的最大贡献者。
工商信息显示,今年3月,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层发生变动,乔卸任经理,邹志鹏接任。
蚂蚁智信是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智信和蚂蚁消费金融的法人代表是蚂蚁金服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
据了解,目前蚂蚁消费金融高管多来自蚂蚁,黄浩任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任总经理,孙建东、、邵、任董事,马宁、何任独立董事。
总经理陈怀生也来自蚂蚁小微金融集团。曾在重庆蚂蚁上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担任高管,负责蚂蚁借呗业务。此前,他是蚂蚁金服小微金融集团的业务总监。
此外,蚂蚁消费金融的其他关键岗位已于去年底敲定,分别是CFO余音、CTO崔永、CFO梅薇、CIO李欣和CIO刘一。
2020年9月,蚂蚁消费金融获批筹建,注册资本80亿元。再加上蚂蚁集团的消费金融场景、流量、经验等优势,蚂蚁消费金融成为国内消费金融巨头的预期非常明显。
股权信息显示,蚂蚁集团以50%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大股东。此外,其他股东为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钱芳科技、北京钱芳科技、中国华融及于越医疗,分别持股15.01%、10%及8%。
融资补血迫在眉睫
2021年刚刚成立的蚂蚁消费金融动作频频。去年12月,蚂蚁消费金融有过一次增资,但由于增资股东退出,不得不暂停。
根据中国信达当时发布的公告,蚂蚁消费金融增资认购方增发注册资本220亿元,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300亿元。
然而,仅在增资消息传出后近20天,于越医疗和虞舜光学相继宣布暂停对蚂蚁金服公司的增资。此后,中国信达也发布公告,不再参与蚂蚁金服的股权认购,标志着本次增资流产。
起初,打造蚂蚁消费金融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的整改方案,有序承接阿里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的消费信贷业务。
根据监管要求,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开通后6个月内完成“花呗”和“借呗”的品牌整改。整改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发放的消费信贷将不再标注“花呗”、“借呗”等名称。
去年11月,白洁、柏华相继宣布启动品牌隔离计划,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专属消费信贷品牌,蚂蚁消费金融整改有序推进。
然而,蚂蚁消费金融的整改之路并不是很顺利。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低于10%,杠杆最高为10倍。蚂蚁消费金融需要大量资本承担一年内的万亿贷款余额,急需补充资本。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其融资渠道单一,尤其是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方式较少。如何合规地消化两家小贷公司,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开业以来的主要工作。
目前,蚂蚁消费金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降低杠杆。一方面积极寻找新股东增资。虽然之前增资受阻,但蚂蚁消费金融增资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渠道单一,蚂蚁消费金融仍在大规模频繁转让银登中心的信贷资产收益权,涉及金额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