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认代沟:面对代沟,不要回避,要跟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忽略,所谓绿萝,各有所爱。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交流中碰撞,个性的共鸣才能在碰撞中达成。两代人不能伤害感情,否则不仅无法沟通,还会加深隔阂。
2.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家长要主动创造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与孩子“换心”。这种谈话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家长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以封建家长式的方式训斥孩子,否则会增强双方的距离感。
3.宽松要求: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要求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把家庭当成“集中营”。父母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好恶和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孩子。
4.相互尊重:不要给孩子过度的爱,而要给孩子“情感保留”。青少年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一定的批判和评价能力。所以他们不想事事服从大人,而是喜欢对权威和传统进行批判和反叛。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认可他们的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过多的保护会让孩子内心烦躁,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会日益严重。
5.对角色的理解:由于涉世未深,孩子看待事物往往抱着理想主义的态度。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沮丧,也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冲动行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把关系从“权威”、“保姆”变成“朋友”。
6.求同存异: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分歧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应该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把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
7.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也在不断变化。没有了旧的观念和模式,青少年必然会以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和接受的优势走在父母的前面。家长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努力与孩子建立共同语言。为了找出孩子痴迷网络的原因,一位父亲带着儿子上网,找到了乐趣。“贪玩的父亲”在得到儿子的认可后,为儿子“寓教于乐”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最重要的是解决代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