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自吹自擂,指丰功伟绩无以言表。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皇后,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她参与并执掌最高权力达50年之久。如果唐高宗死了,那就是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击富豪家族,通过科举制度的发展,大量人才进入政坛,从而抑制了富豪家族的垄断。她奖励种田种桑,兴修水利,减免徭役,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户数不断增加。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员举荐人才,虚心纳谏,所以“厌倦被众多学者所用”。她加强了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了与边境各民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有政治才能和理想的人。她在位期间做了许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稳定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的“开元之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二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有罪,觉得不如不写碑文。一是武则天靠阿谀奉承取得信任,从一个地位低下的“才子”一路攀升到权贵皇后,最后窃取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朝廷帮派,打着唐力“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任命残酷的官员,实行告密者和虐待惩罚的恐怖主义政策。第四,初唐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型,武则天执政时处于最低谷。第五,在位期间丢失安西四镇,危害国家统一。武则天因为自己的地位,无法为自己立传,只能以“无字碑”为后人定调。
3.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明智的。让后人评说功过是非,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肯定的地方,也有否定的地方。武则天统治时期,延续了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时,她表现出非凡的个人才能;在“可教”和“用人”这两点上,连很多封建正统的人都被他们惊呆了。但是,武则天消极的一面也很突出。为了巩固个人地位,她任命了一个“残暴的官员”,滥杀无辜,信佛,奢侈浪费。尤其是执政后期,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形成了一批受到武则天纵容和扶持的新特权贵族。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返回唐中宗。她知道人们会对她的一生有各种评价,很难写出好坏的碑文,所以她决定立一座“无字碑”让后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