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涂孟赢周宇轩
避孕套不好卖。
"在过去的两年里,该公司的避孕套销售额下降了40%。"2022年初,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之一Karex Berha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避孕套的购买量在下降。
年产量超过50亿只避孕套、占全球避孕套生产规模五分之一的乐康,是杜蕾斯、one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如今却陷入销售焦虑。为此,乐康选择尝试“副业”自救——瞄准需求飙升的医用手套,投入新的生产线。
在国内,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6月23日,多位成人用品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安全套生产企业转向生产医用手套。国内一家安全套代工工厂的负责人邱丽(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了制作医用手套,还有厂家尝试转型销售气球等类似材料的业务。
具体龙头公司也是如此。今年6月,稳健医疗(300888。SZ)斥资4.5亿元从华润紫竹药业收购桂林紫竹乳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乳胶”),发售的桂林乳胶曾是国内最大的避孕套生产企业,曾被称为“国产避孕套第一品牌”。
“此次收购将填补公司空在乳胶产品,特别是医用乳胶外科手套方面的空白。”对于收购的目的,稳定的医疗对外坦言,实际上是医用手套生产供应的保障。
一组数据也反映了上述变化: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今,约有1100家安全套生产相关企业被注销。2020年以来,全国新注册医用防护手套企业达到23.23万家。
国内安全套品牌Feronia的创始人丁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来,国产避孕套品牌的线上‘玩法’越来越野蛮,价格也越来越低。”同时,疫情爆发以来,超市、药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受到冲击,很难找到渠道提供新的增长点。
(来源:土冲思想)
减少家庭以外的使用场景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除了寻找新的机会,就是厂商最后的挣扎。”从事性保健品的从业者李兴禹(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工厂改造医用手套的技术难度并不高,避孕套和医用手套的原料基本相同。
懂行的是接君,国内某安全套品牌对此心知肚明。
桂林恒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恒宝”)是一家兼具避孕套品牌和医用手套品牌的乳胶企业。但更早之前,桂林恒宝曾被誉为中国“性爱安全套”的开创者,其2002年上市的安全套品牌Bilile是国内知名的安全套品牌。
直到2019年,桂林恒宝推出医用手套品牌Medis。随着产品的短缺,开始深化医疗保障领域的布局。如今,从避孕套跨界医用手套转型,桂林恒宝已经开始筹划IPO,向“中国乳胶行业第一股”冲刺。
不是所有从业者都能抓住机会。李兴禹说,即使是简单的代工,安全套制造商的初始成本也要几十万元。“很多厂商没能及时转行,最后陷入负增长的局面,面临倒闭的风险。”
据丁介绍,近年来,国内小品牌厂商总体销量整体下降2 ~ 30%。“很多原来的二三线品牌都消失了,真正存活下来的品牌也在苦苦发展。”
知名品牌也难逃被卖的命运。与杜蕾斯、冈本相互制衡的国产避孕套品牌碧玉,几经“易主”。2020年11月9日,人福医药(600079。a股上市公司SH)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其持有的lifestylesheahlthcare Pte 40%股权。Ltd(“爱集团”),转让价格为2亿美元。
2006年和2009年,杰士邦将75%的股份出售给安塞尔,2017年被人福医药回购。因此,这是人福医药第三次销售杰仕邦。
深层原因是碧玉不再是人福医药的主要贡献来源。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人福医药避孕套业务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19.28亿元和17.58亿元。与此同时,安全套行业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下降,已经连续多年低于10%。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避孕套的需求减少了,这与疫情有关。
《南方周末》援引性学杂志发表的《新冠肺炎对性生活的影响》报告显示,疫情发生前,人们的性行为频率比疫情期间高4.4倍。与此同时,之前近一半的安全套使用场景发生在家庭之外。受疫情影响,安全套消费者使用场景发生明显变化,家庭以外的使用场景减少。
(来源:pixabay)
国产品牌在夹缝中生存
避孕套曾经是“热蛋糕”。
早些年,在新三板上市的国产避孕套品牌诺克斯科技,其毛利率最高峰时接近80%,产品由乐康公司代工。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在挪移科技退市的2018年,其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为负。
2020年,原人福医药董事长、乐富集团董事长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业前三大品牌杜蕾斯、杰士邦、冈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到80%左右。这意味着更多的国产品牌只能抢夺剩下的市场份额。
但即使是头部品牌也逃不过发展趋势。多位成人用品从业者向时代周报透露,近年来,杜蕾斯、冈本等知名品牌在中国的销量普遍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有着成人用品行业“敲门砖”称号的避孕套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这直接导致了更多的安全套厂商卷入“价格战”。
邱莉透露,国产避孕套品牌竞争激烈。“线上渠道的价格战更明显。基本上70%的避孕套品牌都在线上,但是电商平台的成功也在增加。”
“利润没那么高。”丁说,随着网络渠道的普及,许多避孕套制造商甚至取代了经销商,自己干预销售,价格就下降了。
另一家国产安全套品牌的创始人告诉时代周报,由于疫情,公司线下业务基本停滞,被迫成为纯线上品牌。但面对激烈的网络竞争,我们可以选择亏本参与平台的营销活动。在他看来,为了更多的曝光,不挣钱也得参与。“还有一些其他新渠道,即使品牌想亏本参加活动,也不一定能参加。”创始人说。
但另一方面,在外资品牌日子不好过的同时,国产品牌与他们的差距也大大缩小,竞争力有所提升。
“虽然很难抢占市场,但不代表国产品牌没有机会”。丁对此深信不疑。丁透露,现在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在舒适度和产品质量上并没有明显差距。未来国产品牌要继续打造自己的品牌,用过硬的实力打造自己的产品。
他表示,Feronia将坚持冲击高端市场,做出好的产品。邱莉说,避孕套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但质量决定了客户。“未来,避孕套品牌需要在质量控制层面下功夫,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检测能力、生产条件和工艺流程。”邱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