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没钱

鮣鱼2022-08-28  8

大学毕业了,我赚钱不敢花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唐亚华邹闵

编辑|王敏

“毕业前后的消费观念变化有多大?”最近这个话题在这个毕业季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是很多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一个人开始真正步入社会,开始独立。所以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在毕业后发生了变化,花钱更加谨慎。

“毕业前,随便花;毕业后,我不敢花了,”社交平台上有人说。很多大学生都知道进入社会后赚钱不易;还有的人,大学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毕业后却要做自己的长远规划,开始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

深燃和五个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聊起了自己毕业后更用心的改变。其中有一部分人读了三年就花了好几万打车。工作半年后,他们发现没有存到钱。现在他们控制自己一个月只买一件衣服。有的人大学时半个月就花了2000块生活费,毕业后租住的房子却越来越小。现在他们和朋友合住一个房间。

北票有的人为了省钱租了半地下室,觉得还不如大学宿舍,但坚信年轻的时候吃苦是为了以后过得更好;有些人在大学时每月花四五百美元在偶像崇拜上。毕业后,他们开始降低消费,货比三家。毕业后,有些人开始明白,自己的经济压力远远大于自己的物质欲望,要攒钱买房买车。

这些人消费观改变的背后,其实是明白了成年人的责任和负担,再也不能像当年在“象牙塔”里那样肆无忌惮。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上学旅游,偶像化,买新款,工作后学会延迟消费。

媛媛|上海23岁互联网从业者

2021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父母每月给我1500元生活费。我也会在一些机构做兼职助教。上学不担心花钱,但是比较奢侈。

我记得最大的花费是和我的朋友去中国香港旅行。四天三夜差不多花了5000块,还特意花了3700买了一个几年前流行的网上名人相机。

崇拜也是一种奢侈的花费。有段时间特别迷恋韩国女团,买专辑,全国各地募捐,被饭圈文化洗脑。我不仅成了月光族,还经常要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在偶像化的那段时间,一个月至少要花四五百元。

那时候买的很多化妆品都是没必要的。当时听朋友推荐或者看到博主化妆效果不错,就冲动买了同款。结果买了一大堆口红和眼影盘,居然天天用着修。

有时候拿到生活费才半个月,就快花光了。为了省钱,我不吃晚饭,买参考书去学校书店找二手的。

毕业后从事电商行业,月收入13K左右。没有再向父母要钱,生活费要自己一个人承担。我现在最大的支出就是房租和通勤费用,房租占我工资的1/5。

我在消费上比较理性,倾向于务实。我不再因为好面子而买一些不常用的物品或者在高消费场所打卡;学会合理规划支出,养成记账的习惯;与其提前消费,不如储备一笔备用金。

现在,我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拥有的东西是否是最新款的。第一,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关心热门动态。第二,我有更广更成熟的社交圈,谈资本比这些更深入。

现在我的旅行费用大大减少了,因为我的旅行时间更少了。购物都是货比三家甚至消费降级,也减少了和朋友一起吃饭逛街的频率。我的省钱妙招是提前列购物清单,延迟消费。我先买一两天,过几天再看还想不想买。只储存必需品。

一方面,存钱来源于你每天的辛苦工作,你会在花这些钱之前多想想这些钱是否值得花。其次,经济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危机感让我觉得需要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所以钱的自由度更低。再加上朋友们开始讨论买房买车,促使我开始了这种人生规划,我想攒钱尽快在老家出首付买房。

朋友们的消费观在毕业后有了很大的改变,都觉得毕业后更加不敢花钱,害怕有一天会下岗,失去收入或者得了重病需要钱。他们比在大学时有更多的考虑和焦虑。

从大学进入社会,你要经济独立,独自承担风险,和你交往的人更成熟,多学习人生经验,知道什么是踏实有效的人生。

但是,我不建议太存钱。我把心思花在盲目存钱上。如果失去了生活质量,我会觉得很累。该省就省,该花就花。

我读研三年,打车费几万。现在,我决心不再花不必要的钱。

于晓雯| 25岁在深圳经营

读研期间,日常开销由家里定期支付,外加每年近5000元的奖学金。三年多来,平均每个月日常吃喝花费1000多元,有时候买衣服和朋友出去玩也要2000多元。

在我失业之前,我对开销毫无概念。例如,如果你有点出城,你不想乘公共汽车或地铁。有时候在校园外买东西,也可以直接打车。学了三年,估计打车费几万;调研第三天,毕舍很忙,压力很大。空喜欢看直播购物减压,又因为怕老,经常囤护肤品。许多东西只是被拆开,试用,然后扔掉。

去年,我毕业了,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本来工资好几万,但是工作半年多了还是没攒下什么钱。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的消费观有问题。

在学校,不需要租房,节省了很多开支。工作之后,我才真正发现,在外面租房子有多贵。我也是一个对生活有一定要求的人。现在房租3500,价格我能接受。租房子的时候还把房东的家具全部换掉了,床、桌子、柜子都是我单独买的,还买了很多家居用品。迁入费用接近15000元。

今年年底,我开始记账,整理下班后的开销。拉消费单的时候很惊讶。但是,既然钱已经花了,就要从日常开销入手。

我一直很舍得电子产品。以前手机电脑都是苹果新款,现在不打算了解新产品了。衣服方面,以前几乎不买优衣库,淘宝等。,而我只买自己喜欢的,现在控制一个月只买一件衣服,而且不能超过一千元;伙食费方面,咖啡和奶茶能省就省,外卖尽量少。如果你能自己做饭,你可以自己做。我已经在做每月减肥计划了。

现在花钱的原则是,不要花不必要的钱;在必要的支出上,保持低消费;控制你的购买欲望。即使看到喜欢的东西,也要保持理性消费,看看是否实用。最重要的是,每个月留出一定的富余资金来理财

从我对身边人的观察来看,今年大家似乎都很节俭。我猜找工作不容易。每个人都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回旋余地。尤其在一线城市生活,物价高,消费大,需要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回想起来,我以前也有很多过分的地方。大学生上学了,即使钱不多,还是要努力养成记账甚至理财的习惯。

毕业前,我是月光族。如果我不想依靠我的家人,我必须小心。

百合| 25岁重庆医药行业

2018年大学毕业。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学校的食物很便宜。六七百块就够了,但是我半个月能花2000块生活费。买了护肤品,衣服鞋子,偶尔去学校周围玩。那时候我还有点虚荣,衣服都要买牌子。

一般我会在月初把钱打到饭卡里,这样下半月就不会没饭吃了。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开销,就靠借钱或者找借口跟家里要钱了。

就这样过了四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公司实习。当时一天补贴50块,月收入才1000多。那时候我们已经不能住在学校了。我和朋友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800元平摊。交三,也就是3200,加上生活费,家里一次性给了我7000。

一开始我手里的钱还够,干了一天活也很累。在我下班的路上,我会经过一座立交桥。有很多卖水果和零食的小摊贩,我每次都忍不住买十几二十块钱。

很快,7000元花完了。这时候我已经毕业两个月了,跟家里要钱都张不开嘴。后来当了实习生,就更不好意思开口了。

刚开始工资很低,月薪三千多,还要扣五险一金。如果你不想每个月都依赖别人,你就得小心了。

从那以后,为了省钱,我开始自己做饭。晚上下班不管多晚,回家都会自己做,第二天带到公司吃。一顿饭可以做一整天。后来工作太忙。我开始点外卖,但是会点大的。中午吃不完,晚上只能热着吃了。我对电子产品、时尚服装之类的东西比较节俭。

毕业第二年,我整个夏天都没买过新衣服,当时甚至都没意识到。工作压力很大。当时满脑子都是怎么应付工作。

加上前两年的积累和换工作,第三年月薪涨到8000元,一个月至少能存4000元。不过,我还是很节俭的。租的房子可以说是越来越小了。起初,我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后来为了省房租,我和朋友只租了一个房间,一人一半睡一张床。不过在食物方面,我会对自己好一点,至少不会强迫自己吃中午没吃完的外卖。

身边的朋友,每次聚会,经常会分享如何小心的主题,总觉得钱不够用。有的朋友有了一点积蓄后想买房,有的朋友在家人的帮助下买房,想买车。永无止境。

看到很多人说自己大学刚毕业,可以自救,这让我产生了共鸣。可能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我觉得,刚毕业没钱的时候,应该磨砺自己的能力,在有限的范围内花掉。苦一点没关系。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能赚到足够的钱去消费,还有盈余。

我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成年人。我得学会控制自己的物欲。

豆豆| 25岁杭州电商行业

三年前毕业,上大学的时候和妈妈说好每个月生活费2500,当时已经不少了。但由于家里给我打了500、1000元,没有固定的金额。除了家里给我的钱,我还在大学外面教舞蹈,每个月都能赚点零花钱。

上大学的时候,花钱的时候不在乎价格。我喜欢吃,玩,买衣服。即使在四线城市,每个月都有月光。

毕业后在家做过一段时间家教,也做过代购,花钱如流水,一个月七八千。是我去杭州工作以后,要自己承担房租和日常生活费用,才知道钱不能这么花。

首先,在食物方面。上大学的时候厌倦了食堂,每天都想出去吃。工作后基本都是点外卖,或者自己做饭,偶尔出去吃,但没有大学时那么频繁了。

其次是买衣服,这是我消费观念最大的变化。我尝试过服装创业,了解渠道和资源。所以基本上我不在淘宝红店买衣服,或者买大品牌的衣服。我总是通过四季青的渠道寻找款式。如果买不到,我就去1688搜一样的钱。

其实,我现在消费的种类肯定比大学时候多,但是质量也更高。年轻的时候爱美,不知道原厂价格,更不知道质量。我错误地花了很多钱。大学也更喜欢买单价低好看的东西。现在都是从实用价值、质量等维度来考虑。

人情往来,流动资金,未来车贷房贷,这些都需要准备。我也想给家里买套房子。我承受的经济压力远远超过了我自己的物质欲望。

现在我比大学的时候更能驾驭,因为我挣的钱很多。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来不缺钱。我甚至不需要开口。我妈妈会认为我的钱快用完了,给我一些钱。当时有退路,所以更肆无忌惮。现在我毕竟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成年人,要自负盈亏。

我是早期接触赚钱的人。我个人的经验是,大学可以通过兼职了解实体经济和社会。这很现实。20出头的年轻人肯定不知道面料值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上能值多少钱。如果有一个兼职的机会,或者收集信息的机会,他们应该抓住它,从而培养自己健康的消费观。

当然,并不是因为攒钱就放弃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但与其进入社会后再挨揍,不如过早摆脱智商税。

住半地下室,少在外面吃饭也没关系。刚毕业就很苦。

张明|北京24岁的互联网从业者

我是北方人,在老家和省会上的大学。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每个月会给1000块钱的生活费,加上奖学金,兼职等收入,加起来大概2000块钱。我没有任何烧钱的爱好,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就是会把钱花在运动和游戏装备上。这钱够了,我还能留下来旅游。

2020年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乡发展机会少,开始北漂。到北京后,第一份工作税后只拿了6000元左右。虽然我比上个学校有钱,但是经济其实很拮据,生活水平还不如上大学的时候。

一个人北漂后,我开始明白,我跟不上大学,拿不到家里的生活费。我必须自给自足,真正独立。虽然一个月工资不高,但也不敢全月光。我每个月都要有结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当时能存起来。

为了省钱,租房子的时候,一开始租在半个地下室。房租是1300元一个月,我不用按季度支付。

单从室内装修来看,虽然是半地下室,但其实还不错。缺点是只有一个小窗户能看到外面的一点光,我也只是晚上回来住,影响不大。不过大学的时候宿舍是新建的宿舍楼,水电,空调度设施比较齐全,阳光也很好。所以我住在这个半地下室的时候,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

至于吃,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会注意营养的均衡,买饭的时候经常可以荤素搭配。但是,我漂到北方后,点外卖比在大学食堂吃饭贵多了。刚上班的时候,早饭晚饭都是在地铁口买个包子或者卷饼,只有中午一顿午饭会带出去。我只是在周末有空的时候偶尔做一顿饭。每个月自己吃饭控制在1000元以内。

而且我和同事朋友出去吃饭,一个月就控制在500以内,加上地铁,公交,500,日用品,300。我会尽力每月存2000元左右。

直到2021年上半年,我换了工作,涨了工资,才从半地下室搬出来,能挣一万左右,吃饭买水果零食的消费额度也更高了。

我想,可能很多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都会很辛苦吧。但是,刚步入社会的这段时间,正是积累经验,快速成长的时候。这期间我会积蓄力量,靠自己努力,以后一定会过得更好。

*文中的说明文字和插图来自unsplash。应采访对象要求,于晓雯、莉莉、圆圆、豆豆、张明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727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