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制造业展上,与会者体验纯太阳能汽车天津。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新华社天津6月28日电(记者刘为真)在天津(西青)国家车联网试验区封闭试验场10公里环路行程中,自动驾驶车辆从容转向,避让行人,应对复杂交通场景依然得心应手;在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上,参赛车辆在赛场上疾驰顺畅,刹车精准,一场“智能竞赛”十分抢眼...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智能交通成为透视智能生活前景和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是展会的焦点之一。
各种智慧交通场景的背后,是车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技术的相互赋能。在天津(西青)国家车联网试验区,一幅车路协调的和谐画卷正在展现。
在试验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集中攻关,开发了100多种车联网应用场景,通过上线车路协同应用App,促进车联网应用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关联。
“很多过去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情节,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表示,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建立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也将对车路协同的城市应用和推广发挥重要作用。
俯瞰渤海湾,智能技术也在提高运输效率,重塑行业运作方式。天津港,货船有序靠泊,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走进港区,智能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2021年10月,“智能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区智能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运营;25辆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车分组全船作业,一次车号和箱号识别准确率超过95%...智能技术让码头装卸的“苦差事”变成了智能管理的“脑力劳动”,也让一批传统工人从暴露在阳光下的“前台”变成了遥控的“幕后”。
天津港北疆港区C区智能集装箱码头(2021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整个码头生产和装卸作业已经全程无人化。”天津集团副总裁杨杰民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中国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点亮了“科技之光”。大数据的应用将点点火花汇聚成智慧蓝图,加速了智慧科技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从进出港口的巨轮到机场起降的航班,从乘坐地铁公交到自行车共享投放的数量...在天津智能交通运行监控中心,一张综合交通数据网跃入屏幕。
天津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何铁强说,该中心就像是天津交通行业的“数据库”。“既能为市民乘客出行提供判断依据,又能帮助管理者进行定量分析,及时制定对策。”
交通是兴国之本,强国之本。目前,中国已建成10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4个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场“智变”是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缩影。
“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有效促进我们在交通运输各领域优势资源的有机整合,产生‘化学反应’。”天津市交通委副主任刘道刚表示,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一座“人行乐、物畅其流”的智慧城市必将展现出它的繁华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