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1.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向屈原致敬。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把它们“扑通、扑通”地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要是吃饱了,就不咬大夫的身体了。人们纷纷效仿。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打晕龙和水兽,免得伤到屈医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到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发展成粽子。后来每年五月初五,就会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问候伍子胥:广为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伍子胥成员,楚人,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入楚都应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挖坟鞭尸三百,为的是报杀父之仇。吴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涨,大获全胜,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求和,夫差许下诺言。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被屠戮,受越国贿赂,谗言诬陷子虚,夫差信以为真,给了子虚一剑,子虚死了。子本,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决心一死。他临死前对邻居们说:“我死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国的军队进城灭吴。”他自杀了。夫差听后大怒,下令于五月五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衣投入大江。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3.纪念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几天,但她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14岁。她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我在5月5日投河5天后,取出了父亲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