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股民看儿子填志愿有感


一个老股民看儿子填志愿有感

儿子今年高考考了分,现在要填志愿了。

妈妈焦虑了半个月,并不是因为儿子考试没考好。儿子水平有高有低,但最后还是过了一本线,和自己的分数差不多。

难的是填志愿。我听人说过7分的考试3分,不知道这个比例是谁想出来的。我觉得至少是五五开。

分数出来之前,他妈已经到处问人了。听了各种意见,我们家更晕了。当然是大人晕了,小孩子这几天都在找同学玩。

还剩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他妈决定最后咨询一下专家,就一对一的专家。我没问这种咨询要多少钱。听说有几千个,我也没阻止。千载难逢的事情(是不是只有一次?),花点钱什么的。

因此,市场于周一上午开盘。我顺手开了股票账户,突然觉得不对劲。我不是说市场反弹两个月,我觉得填志愿不对。

我是2006年入市的,当时儿子才两岁。刚入市两年,一波大牛市加剧了股灾。当时,我的账户里没有多少钱。还好牛来的时候我没有加仓,坐了过山车几乎没赚到钱或者亏了。现在已经16年了。总的来说,我赚了一点。按照1盈2平7亏的说法,我比大多数散户强。但是,我还没有计算过我是否跑赢了通货膨胀。

我恍然大悟,做志愿者是不是有点像炒股?可能“投机”这个词不好听。换个说法,投资吧。

我特意查了一下。全国有3000多所高校,就算我们有普通本科也有1270所。你没看到这个数字还没有a股的数量多,你可以统计一下每个学校可以报考的那些专业。那真是太挑剔了。

而且志愿和炒股一样,有一些限制:炒股本金不够,可能连茅台(现在价值20万)都买不到,或者开不了科技创新板之类的;志愿分数不够,所以不能买985、211之类的一二线蓝筹(其实这里也不全是好股)。当然,这个“买不到”是软的。考了500分,就得上600分的学校,那是你的权利。

志愿炒股最像什么?这就是我们家此刻的状态:你在选择,你要选择你现在买得起,将来涨的最好的股票(志愿)。

但是我感觉填志愿比投资股票更难。原因很简单。炒股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止损,就是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可以尽快割肉离场。但是大部分同学一填就能定四年。要不要转专业?好像没那么容易。

就是因为太难了,他妈才这么着急。你看我儿子,现在出去玩像个没心没肺的人。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如果这次不小心灌了锅,那就是自己的背。说真的,也许这辈子很难回头了。

这时,填志愿的专家出现了。他们说,来,让我给你儿子带路。

说实话,我绝对相信这些专家的知识储备。他们必须对各种招生政策,历史数据,各个大学的特点了如指掌。他们比你更专业。他们卖给你这些你不知道的信息,也省去了你自己去查资料的时间。这是非常合理的市场行为。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信息差值多少钱,这个信息差到底有多大用处。

我们不讨论“值多少钱”。好像最近央视提醒家长要提防一些诈骗行为。我主要是对这个“有多大用处”持怀疑态度。

为什么?因为这种志愿专家让我本能的联想到基金经理。十几年前买了一段时间的基金,后来决定不买了。我不告诉你原因。如果你买过基金,你应该知道。

请专家帮你填志愿和给基金经理钱帮你赚钱有本质区别吗?

都是因为他们信任自己的专业性,希望获得一些超额收益(至少比自己的收益强)。

然而,这就是矛盾所在:老股民都知道,要想在股市中获得超额收益,就得预测各个板块、行业的周期性走势。但是,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或者至少是无法随时随地预测的,因为市场恰好在市场顶部或底部短暂停留,更多时候是处于波动状态。

记得回到十年左右,名校毕业生喜欢去的地方,私企、外企、科研院所绝对是首选。那时候你像公务员一样给这些孩子铁饭碗,他们有点不屑。现在呢?你的头挤不进去吧?

后来有一段时间,民用建筑好像有一个很高的分数线,这个媒体报道过。现在怎么样了?你们填了服从调剂都怕被调剂吗?还有就是我特别不能理解的生命科学。我一直觉得是最前沿最好的专业。怎么突然变成天坑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赶不上热点:四年甚至七年后谁能说清楚?

所以我想再次强调,不是说专家没用。专家对于高校的一些研究是有用的,但是如果他为你分析某个专业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我觉得还是要慎重。

而且,如果再进一步用股票来类比,我们会发现,如果未来某个行业陷入雪崩,那么每一个当初对这个专业趋之若鹜的家长,都将是雪崩的制造者,因为我敢说,有些热门专业是家长和志愿填报专家炒出来的。

就像股票价格不是由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对其未来前景的预期决定的一样,各专业的分数并不能反映实际的就业前景。这个分数其实是随着家长的期望波动的:

市场一片情绪,家长蜂拥而至,分数被炒起来。然后一定有很多孩子毕业后傻眼了。可能不是这个行业有多孤独,而是人才市场真的供过于求。供大于求,市场下行,然后恐慌。最后好的专业招不到人才。

你有这样的例子吗?是的,当然。比如现在就业特别难的法学,当年就是被各种法律推上去的,以至于什么大学都开了法学专业。结果现在所有法学毕业生都在为那些年的炒作还债。

如果哪位志愿专家能告诉我某个专业分数线的市场人气是高于还是低于其实际值,至少这个分析能说服我这个老韭菜。

所以填志愿,我们一定要追求热门专业吗?作为冷门专业我们要不要抄底?似乎都不合适。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给儿子找了这样的专家,我出钱,怎么证明他的服务是有效的呢?

最明显的就是我儿子的分数不够考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但是我们家特别想考这个。最后在专家的判断和操作下,我们真的如愿以偿了。

是啊,但是然后呢?然后儿子一个人去了大学迎接接下来的四年。我不敢说他去了之后不会后悔。当然,这不是专家的问题。专家尽了最大努力来完成他的工作。

比起他妈,我好像没那么担心儿子以后的工作问题。不是说我能帮他解决,而是我觉得很多年后,会有更多我目前想不到的赚钱模式。一个大男孩,做点什么,自食其力,不要丢人。

我更担心他大学里的悲惨生活。

我这个年纪的业余投资者,应该大部分都学会了长期持股。如果他们买了一只基本面良好的股票,他们至少应该保持沉默一年左右。最后收益会不错。更重要的是,我在持股的过程中非常冷静。即使职位再大,我也能吃得好,睡得好。

长期持有股份,最重要的恐怕不是这个“股份”,而是“持有”。更何况儿子还要被动持股四年。

所以我在想的是,我宁愿他不要幻想四年后的收益,我希望他能真正享受持股。我憋不住了。不会是四年后吧。

所以别看他是理科生。如果他真的想主修历史和哲学,我一定会支持他(可惜他的分数好像不够)。有人说18岁的孩子有兴趣,不要太当真。说这话的人会低估现在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在学专业的时候不愿意改变想法,你给他一个热门专业也没关系。如果他真的想学这个,为什么不信任他?

比起一个填志愿的专家,我绝对更信任我的孩子。

但是,大学有哪些专业,每个专业应该学什么,哪些学校专业实力强?这些基本信息需要让他知道。至于热门专业的“k线”,都是个谜。

给他一个网站,自己去查。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孩子,还是需要这种检索能力的。

“网易高考志愿”网站(daxue.163.com)

志愿者,大数据可以给你一个解决方案参考,然后你自己回答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404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