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注销家企业!很不幸,连避孕套都卖不动了

山东面积2022-08-25  14

2年注销40000家企业!很不幸,连避孕套都卖不动了

作者:老顾,知名财经作家

最近两天,安全套销量下滑成为热点新闻。

据九拍新闻援引外媒报道,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马来西亚乐康公司的避孕套产品销量下降了约40%。

“线上稳定增长,线下受到影响。总体而言,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现在,(安全套销量)总体下降率在10%以内。”诺斯科技董事长蒋志明说。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今年6月20日,超过4万家安全套生产企业注销,年均注销1.73万家,远多于2019年的注销数据(14987家)。

曾经,在疫情之初,许多制造商认为这是避孕套产品的一大优势。

桂林恒宝健康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曾说:“对于其安全套产品贝丽乐来说,这可能是上天赐予的一份大任。”

但是疫情三年后,制造商发现他们打错了算盘。

01

制造商的误判

避孕套生产商的老板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大概认为,疫情来了,人们外出活动会减少,性生活会增多,所以避孕套的销量应该会飙升。

但是残酷的现实已经把他们从幻想中拉了出来。

有人说,这是因为厂商对安全套产品的使用场景判断失误,因为根据大象品牌的统计,中国市场上安全套的使用场景有近一半发生在家庭之外。

既然一半的使用场景都不在家里,那如何让人们呆在家里增加消费呢?相反,由于疫情阻碍了人们的流动,它切断了一半的家庭以外的消费。

那么这个判断是避孕套没落的核心原因吗?

也许另一个信息才是更关键的原因。

2020年底,全球最大的医学和其他文学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的期刊Sexologies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新冠肺炎对性生活的影响》。

报道称,从数据分析来看,在疫情之前,人们性行为的频率比疫情时期高4.4倍。

对这一数据的另一种解读是,疫情开始后,人们的性行为频率下降了80%以上。

这个数据简直不可思议。

家里的人不生孩子不做点运动都在干嘛?一个人呆着不无聊吗?

但研究表明,疫情并没有增加性行为的频率,反而大大降低了。

可见,在疫情时期,人们的行为习惯深受影响,甚至他们的私生活也不例外。

这种百年一遇的疫情,厂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判断失误很正常。

也许从另一个数据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这个结果。

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 ‰。死亡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长0.3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也就是说2021年出生人口比上年下降138万。

新生儿数量的急剧下降也可能是这一论断的间接证据。

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02

多重因素的叠加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日本早前发生的事情,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日本东北大学的经济学家吉田博和石垣正弘对2014年至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和统计,发现2014年4月日本有1632万儿童,但到第二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617万。背后的原因很有意思!

结果发现,日本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比例迅速下降,尤其是年轻人。日本计划生育协会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9.3%的18-49岁受访者表示过去一个月没有过性生活,比两年前的数字高出10%。

2011年的调查发现,18-34岁的未婚男女中,分别有61%和49%的人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这意味着他们处于“纯”单身状态,不想改变这种状态的人的比例也增加了10%。

图片:谷雨数据2019中国年轻人性状况报告

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不要消费……甚至不要做爱!

已婚夫妇呢?

2013年,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日本夫妇性生活很少。

今年1月,日本一家名为“相模橡胶工业”的避孕套制造商对1.41万名20岁至70岁的成年男女进行了一项关于性生活的问卷调查。

即使在情色产业非常发达的日本,一项调查也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6年7月9日报道,一项新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刻意回避性生活,不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调查显示,18岁至34岁的人群中,有43%的人表示自己是处女或处女,从未有过性经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美国。

从1991年到2017年,美国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从54%下降到40%。此外,与前两代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性伴侣数量也在减少。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X一代人,在20岁时的性交次数比今天的20岁人多,但在现年龄后,他们就不如上一代人了: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4年,成年人每年的平均性交次数从62次下降到54次。

如果要解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恐怕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日本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族,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近年来,日本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系列术语来划分性生活减少的人,如忙于工作的“史丹少男”(soushoku Japan),与父母同住的“parasaito shinguru”,以及沉迷于动漫的“宅男”(otaku)。

日本的色情和成人玩具有很高的产量和消费量。

03

这些现象的来源是什么?

就业前景,房价,高税收,收入增长无望,婚恋成本高等社会现实。

这种经济环境塑造了一种新文化,叫做“独身自足”。

比如“食草动物”,他们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想要,而是对一个人以上的老式性爱需求降低了。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性行为的减少,经济状况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下行,人的压力增大,会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增加,从而压抑对性的渴望。

如果你们是已婚夫妇,经济状况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夫妻间更多的争吵,从而大大降低性欲。

经济前景不好也会让年轻人不愿意和异性交朋友,因为巨大的婚恋成本,让年轻人止步不前。

当然也有改变人的性习惯的因素。各种成人用品的增多,为一部分人满足性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环境的不断变化引发了许多与危险相关的自主反应。焦虑和紧张情绪不断增加。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观察和因环境而调整的睡眠,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战胜了欲望。

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来判断,就是社会热点事件是否频繁发生。

当社会热点事件频繁发生时,所有人都会因为这些事件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感受环境的变化,增加内心的焦虑,而性行为则需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就像今天的美国,如果对堕胎权有激烈的争论,卷入争论的人会减少他们的性行为。

04

现代社会的痛苦

很多笑话说,在没有电的农村,人们晚上没有娱乐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生孩子,就这样度过一生。

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这样的乡村社会环境是很稳定的,人们没有情绪上的变化,因为外界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但是城市里的人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

今天BTC暴跌,明天原油暴涨,昨天俄乌战争爆发。不知道哪一天这里又有了新的案例,发达的互联网瞬间把各种负面新闻推送到人们面前。

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愤怒,都是每天冲击人心理防线的负面情绪。

无数大V都在告诉年轻人,你以后要在城市里定居。这是一种错觉。看看房价。无数的Tik Tok广播员也在告诉年轻人,女孩们只想坐在宝马车里哭泣。

对未来的焦虑甚至是一种常态。

躲进游戏世界,逃避现实中的各种焦虑,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未来会怎样?悲观主义弥漫在全世界年轻人的心中。

但这些都不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曾几何时,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日本、中国的人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除了网络媒体时代焦虑增加,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的流动性在减缓。

除了疫情等一些特殊事件外,这种社会流动性放缓的最重要原因是以美元为首的法定货币体系对年轻人的剥夺。

在法币社会,资本溢价超过年轻人的工资涨幅。

很多人每天看着涨的房价,再看着迟迟不发的工资。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绝望与日俱增。

这种现象实际上可以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观察到。

相反,现在越来越盛的越南等地街头,却充满了荷尔蒙。

欲望的潮起潮落是人类生理的必然。

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或许我们可以说,人类是需要性的,但对于个体来说,却不一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379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