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科学目标

出乖露丑2022-08-25  5

天问一号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截至2022年6月29日,田文一号任务轨道器已正常飞行706天,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图像数据,所有科学载荷实现了火星全球探测。田文一号任务轨道器和火星车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科学探测任务。

中间的相机拍摄了阿斯克拉山的图像,直径456公里,高18公里。图像显示了阿斯克拉山顶火山口的特征,有许多火山口塌陷。(国家航天局供图)

田文一号任务于2016年1月获得批准,并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过202天4.75亿公里的深空飞行,探测器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火星轨道。经过对预选着陆区长达三个月的详细考察,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5月22日,火星车“祝融”号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南极冰盖的图像是由相机拍摄的,图像显示了火星的南极极冠。认为火星长期、永久的极冠主要由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和水冰组成。(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日圆满完成90次科学探测任务,继续执行扩展探测任务。它在火星表面总共走了1921.5米。受着陆区冬季严寒和沙尘天气影响,火星车按照设计状态于2022年5月18日进入冬季休眠模式。2022年12月左右,祝融登陆区将进入早春季节,待环境条件好转后恢复正常工作。

中点相机拍摄了水手大峡谷西部的地貌图像。水手大峡谷东西长4000多公里,南北长150公里到700公里,最深处达7公里。(国家航天局供图)

轨道器环绕火星1344圈,实现全球覆盖,目前状态正常。后续将继续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择机开展扩展技术试验,为相关任务开展先进技术验证。

中间的相机拍摄了阿拉伯高地撞击坑的图像,显示了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数十个撞击坑的地貌特征。(国家航天局供图)

在田文1号近两年的飞行和探索后,13个配备了漫游者和轨道器的科学有效载荷获得了大约1040GB的原始科学数据。地面接收处理后,按月将标准科学数据产品提交给科学家团队进行分析解释,相关科学成果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这些科学数据将在适当的时候向世界各国科学家开放,欢迎世界各国科学家积极申请研究,共同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高分辨率相机拍摄蒙德陨石坑边缘图像,在空之间的分辨率约为0.5米,陨石坑直径约为91公里。图像显示蒙德环形山的环形山边缘地貌特征,图的左下部分显示环形山内部,环形山边缘明显塌陷入坑内。(国家航天局供图)

本着开放共享的合作精神,国家航天局积极推动与各国航天机构和科学界的合作,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K0/]欧洲航天局(ESA)共享其火星轨道器的轨道数据,开展碰撞预警合作;“祝融”号火星车与欧洲空跨机构“火星快车”轨道器开展数据中继通信实验,实现中欧火星科学数据中继合作;火星日出前后,俄、德、意、澳、南等国的观测站利用田文一号轨道器和火星快车轨道器联合观测太阳掩星,并对太阳风进行科学研究。这些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丰富了人类的知识,为构建科学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朱荣拍了一张巡视区域的图像。该图像是在漫游车进入冬季休眠状态之前拍摄的,显示了巡逻区一个沙丘地貌的局部特征。(国家航天局供图)

记者:胡伟、宋晨

编辑:聂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335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