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原名李忠,那为什么要改名李四光呢?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据说在一次考试中,李四光无意中在姓名一栏把自己的年龄写成了十四,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十改成了李,心想:他的名字是 李;有点俗,冥思苦想,突然,教室墙上的“正大光明”几个字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此 李四光 它代代相传。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七个,爷爷生病卧床不起。他家仅靠父亲微薄的教书收入支撑,母亲一个人在家辛辛苦苦种田。李东阳四光很懂事,所以他每天都帮妈妈做家务。每天天一亮,他就起来帮她把水缸灌满再去上学。
李四光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学生。他上学的时候,老师觉得他很有天赋。有一天,在双人课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独角兽。学生们一看就蒙了。他们有的说大黄蜂,有的说小壁虎,有的说大老虎。众说纷纭。这时,李四光想了一下,挣扎着说道。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点了点头。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比”就是“成对”和“独立”的意思。
李四光热爱地质,更热爱石头。无论何时何地,他看到有价值的石头,都会停下来全心全意地研究。一天,李四光带着女儿玲玲去公园玩。在公园的草丛中,李四光发现了一块极具研究价值的石头。于是,他开始全身心地观察这块石头,以至于她女儿喊他都没听见。正是他研究石头的痴迷精神使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地质科学家。
我们都知道李四光是病死的。去世前,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健康状况很差。但他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不得已才去医院。1957年11月,李四光肾病加重,尿血,伴背疖(dρng),住进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切口没有完全愈合,他坚持复工。他的献身精神一直支持着他完成地质学领域的许多研究,并为后人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四光一生致力于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李四光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地质学研究。有人问李四光发明了什么?实际上,李四光在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为中国的石油开采和两弹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地震预测等。关于他具体发明了什么,相关记录比较模糊。
李四光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地质力学理论,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了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规律。李四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中部和东南部的地质特点,提出了新华峡沉降构造理论,摆脱了我国 穷帽子 ,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油价飙升的情况下保持油价的相对稳定。新中国解放初期,中国导弹工业十分落后,国防力量薄弱。后来,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了我国可能存在铀矿的地区,并强调: 有必要将地质构造规律的研究与放射性测量结合起来 ,在长期的实践检验下,发现了铀矿床,这是我国 两弹 研究和发展以及增强国防力量。20世纪60年代,李四光开始了地震预报工作。他根据各地的地质构造大致预测了地震将发生的地点,但无法预测时间和震级。他为中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在古生物学和冰川学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发表科学论文和专著170余篇,代表作有:《地球表面图像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北方培训班》、《中国地质学》、《冰河时期的庐山》、《地质力学导论》及《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文集》等。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他一生都在为中国地质学而奋斗。在他去世44年后,我们再一次回望那些属于李四光的成就。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梭蛾科的鉴定方法,建立了十个标准,并用几条曲线表达了梭蛾科的主要特征,使其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的概念。利用这种方法,他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的竹蜓科》,并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博士学位。
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冰河时期的庐山》一书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增添了重要理论。
20世纪20年代中期,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将力学引入地壳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研究。它为解决地壳结构和地壳运动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1955年担任国家石油委员会主席,指导石油勘探工作,为我国摆脱了贫油的困境。
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NPC人大代表。第一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9年5月29日,经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评选,授予李四光 卡尔宾斯基金牌 。同年12月6日,苏联地质界对他在中国的崇高工作和地质科学经历作了公正的总结。苏联的克鲁波特金教授在《自然》杂志上撰文,介绍了李四光在地质科学方面的成就。
60年代以后,李四光致力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他曾预言中国有四大地震带,但在这项工作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去世了。
为纪念李四光对中国地质发展的重要贡献,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选十大杰出蒙古族科学家。同月4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即将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 李四光 这是继明加图之后,第二次有小行星以蒙古科学家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