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
1.春节的由来:春节,农历的开始,是中国新年的另一个名称。它是中国最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代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体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的春节是指腊祭在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直至正月十五的灶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习俗,很多流传至今。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辞旧迎新、迎禧祈福、祈求丰收为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春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春节习俗:腊月二十三祭灶。一般中国的春节都是从祭灶开始的。祭灶是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习俗。在过去,几乎每个厨房都有“灶神”这个神。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扫尘扫屋”。据《吕氏春秋》记载,尧舜时代,中国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根据民间的说法:由于“尘”与“陈”谐音,在新的一年里清理灰尘意味着“摆脱陈”,其意图是扫除所有的坏运气和厄运。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祈求新生的愿望。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电器,拆洗被褥窗帘,扫六院,掸蜘蛛网,疏通明渠。到处洋溢着卫生整洁的欢乐气氛,迎接春节的到来。腊月二十五见玉帝: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天帝和玉帝在腊月二十五亲自下凡,观察人间善恶,决定来年的祸福。所以家家献福,就叫“迎玉帝”。这一天,你要在日常生活和言语上小心翼翼,争取良好的表现,这样才能赢得玉帝的宠爱,给来年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