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校长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新生的人生观教育。竺可桢有两个经典的教育问题: 女士们先生们,有两个问题你们应该问自己。第一,你在浙大做什么?第二,你毕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业成绩
历史气候学的创始人
他是竺可桢历史气候学的创始人,其中历史气候变化是他努力和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在国际科学界享有盛誉。竺可桢对历史气候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建立了中国气象观测网,全国有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一方面,他重视物候的观察和记录。从1921年留学后的第二天到1974年去世前一天,他每天都要观察和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历史物候数据被广泛收集。他和万合著的《物候学》一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果,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学著作中是不多见的。
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一直关注并 尽力而为 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对人们认识当今这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具有基础性的科学意义。
对历史地震学的贡献
竺可桢对历史地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相关研究工作。
对自然科学史研究的贡献
竺可桢一生主导探索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旨在阐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以此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研究中外历史科学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他还从事过天文学史、气象史、地理史、科学通史的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
可持续发展 思想贡献
As 可持续发展 其思想的先驱竺可桢始终从科学的角度关注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理论上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来看,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关注和研究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是中国科学界对 可持续发展 前瞻性思路的前期探索。
教育成就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
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13年间,浙大从最初的文、理、工、农三个学院16个系的规模,发展到文、理、工、农、师、法、医七个学院25个系(最多时达到30个系)、10个研究所。教授从70人增加到200多人,学生从500人增加到更多。3500多名浙大学子(如钱仁元、程、胡、叶笃正、顾朝浩等。)相继成为国家高级专业人才。换句话说,这些人才几乎都是新中国的科教骨干。
为纪念竺可桢校长,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于2000年5月成立。
政治成就
竺可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修订者之一。
文学成就
1917年竺可桢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日记主要记录各种气象数据。由于战乱,仅保存了1936年至1974年2月6日,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的日记,对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史具有重要价值。
竺可桢一生写了很多作品。如果不算他的日记,他一生的作品大概有300万字。自1966年以来,他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专门的学术论文。八年里,他的文字几乎只有字母。这是他的主要文学作品。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门南侧,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着著名的竺可桢校长的名字 两个问题 。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13年,带领师生在战火中走向西部。历经磨难,他坚持办学,使浙大崛起为当时中国四大名校之一,做出了无愧于民族和历史的杰出贡献。
1936年9月18日,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第一次参加浙江大学新生入学仪式。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两个著名的问题,即 女士们先生们,有两个问题你们应该问自己。第一,你在浙大做什么?二、毕业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时,告诫新生,“到了大学,不要故意。只要懂一点专业技术,你以为以后要谋生,就算心满意足了,也要做社会的栋梁救救中国。 他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70多年来,这个著名的 两个问题 它时刻激励着每一个浙大学子。
浙大迁至广西宜山期间,是西进运动中最困难的时期。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为师生作《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楷模》讲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正式提出要 求真 定为浙大校训。1939年2月4日,他给一年级新生作了《求真与牺牲精神》的演讲,深刻而精辟地阐述了 求真 的意思。 所谓求真,并不局限于努力学习或者在实验室做实验。 并拥有 自杀 、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精神,努力工作,富有牺牲精神。凭着自己的良心,愿意冒险 ,这样 真理在大明 。 求真 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冒着一切可能的风险去获取真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