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生最重要的两场比赛,一场在出生时,一场在高考时,与前者相比是不可控的,而后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追平甚至超越的。所以,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高考是普通人实现阶级变革梦想的重要途径。
但是,要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2001年,蒋昕捷因为白话文满分的散文《赤兔之死》考入南师大,足以给一些赌徒另寻捷径的启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饱了肚子。接下来的几次高考,眼花缭乱的作文层出不穷,却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直到2009年,一位考生冒险使用甲骨文作文,惊动了高考语文阅卷组的老师,甚至请来了四川大学的古代汉语专家来“破译”。是高考中的特技作文。这位候选人是黄之。当时就读于四川省绵阳中学,是高三复读生。
一、高考投机,炫耀技巧失败。
黄之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一个人在四川读书。他一直想通过高考,上大城市的重点大学。但事实上,中学生黄之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即使在四川绵阳中学,他的成绩也不在前列。想进名校的愿望,仿佛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2008年,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不出所料,他的成绩很差,不得不留在原地复读。一年能改变什么?至少没有给黄哥带来完全新的改变。即使他的成绩在一年的复读中有所进步,但这并不支持他考上本科投档线,更别说考上211和985大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赌徒的心理让他选择了冒险走捷径。那就是效仿蒋昕捷等人,在高考作文中卖弄技巧,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此谋生。巧的是,他一直对甲骨文感兴趣,通过自学,掌握了七八百个甲骨文。
2009年6月,黄哥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来了。即使考试还没结束,他已经可以预见,分数还是会很惨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个判断。毕竟他每次月考的成绩都告诉他这个血淋淋的事实。
所以,即使他看了高考卷子后发现对这篇作文没有把握,他还是坚持用甲骨文写。哪怕是为了吓唬高考阅卷老师,只要能趁乱多拿点分,其他的都无所谓。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最后一搏。这是他出现在第二次高考考场时最大的想法。
当高考语文阅卷组的老师看到这样一篇写得工整,风格不明的作文时,起初他甚至以为考生自暴自弃,胡乱写的。但带着是否是古文字的疑问,阅卷组的老师发挥了高考阅卷的优良传统。不懂就问,还请了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来破译。可以说,战斗是漫长的。
就在大家都在“不会又是一篇满分作文”、“高考炫技”的猜测中摇摆不定的时候,专家给出了答复:6分。
林晃的甲骨文作文出人意料地得了6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的文章离题太远,无法聚焦材料要求的主题。第二个原因是他的甲骨文中有一些错别字,包括金文、篆书等古文字。由于高考作文的严格规定,这篇文章只能判为6分。很明显,黄阁的最后一站这次失败了。
第二,学习古文字的天赋初露端倪,二本跳级进川大异常。
虽然从最后的分数来看,黄之写的甲骨文对他没有帮助,反而使他更难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对古文字的研究无疑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却能自学掌握七八百个甲骨文,可以说从侧面证明了他学习古文字的兴趣和天赋。这很有价值。
还好黄鹂赶上了好时候。这一年,四川大学推出了新的“双特长生”培养计划。黄之的特殊性最终使他走上了实现大学梦的捷径。
同年8月,黄戈通过了四川大学古文字专家考试,但因为高考只考了428分,四川大学安排他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三所附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观察。
但川大确实看中了他的“偏才”。所以,甚至在他还在四川大学成都学院读书的时候,四川大学就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甚至聘请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何正教授为他开了一个小厨房。且不说仅两年后的2011年,黄之的学籍就被转到了川大本部。可以说他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
第三,固步自封,被称为小丑。
黄历师从何正教授,跟随他学习先秦文献和古文字的相关知识,颇有弟子风范,恐怕当时川大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生都很羡慕。这种价值让黄之更加陶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更加嚣张,故意夸大自己的成绩。
星云大师说:“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才能在变化中进步;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就不能有大的成就,可以在成功中寻求成长。”但黄哥不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得到“天光”,他就不知道该如何如饥似渴地感受古文字的精髓。而是沉浸在自己“成就”和投机的沾沾自喜的喜悦中,继续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这种不求上进的性格和惯性,让教了他两年的何教授越来越不开心,说明他太浮夸,不靠谱。学习情况不太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太多造诣。
要知道,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金字塔是由一块块石头砌成的”,学习的路上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即使一次看似走了捷径,下一次也注定要走更长的路才能回到大路。然而,在2009年到2012年的两年时间里,黄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黄鹂失望,另有打算,何征于2011年4月向川大递交辞呈,表示不再继续担任黄鹂老师。何正教授此举无疑是对黄哥无可救药的评论。
此时的黄歌在大众眼中依然活跃,媒体吹捧他一直接受记者采访。所以,当何正在这一天为了摆脱教黄鹂的任务而直接递交辞呈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冷锅突然倒入热油,消息一下子在大众的耳边炸开,发出黄鹂其实是个小丑的感叹。
况且,黄之不上进无疑是给了川大一记耳光,既浪费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浪费了他宝贵的青春。
之后,与2009年至2011年热衷于采访的浮夸风格不同,黄之选择在公众面前隐身,和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在此期间,偶尔会有一些真假难辨的传言,但由于主人公没有理会,也没有露面,所以无法得到证实。
但值得注意的是,只要黄之能够意识到短期的捷径并不能长久地保佑自己的发展,及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道“努力才有进步”,他就不是没有希望,一切都没有走到尽头。
总结
高考破格录取不是什么好办法,就算成功了也不会省心。卡耐基说:“成功没有技巧。我一直致力于我的工作”。无论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在上班的路上,只有把每一步都踩在脚下,才能站稳脚步,不断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