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多少的增长

嬗变是什么意思2022-08-24  22

二季度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正增长?

图/图Bug创意

今年3-5月,受奥米克隆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2022年,中国经济开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央行1月20个月来首次降息;3月,NPC和CPPCC确定的一般预算赤字达到9.74万亿元,逼近2020年的水平;房地产和耗能行业的紧缩政策也转向放松。

但3月份在广东、吉林等地疫情影响下,服务业生产指数率先转负。我们估计3月份中国实际GDP的增速已经从1-2月份的6.1%左右下降到1.8%左右。4月份疫情在江浙沪爆发,以上海为中心,直接导致4月份指标大面积负增长。预计实际GDP同比-2.1%左右。5月份国内疫情明显下降,但防疫措施放松程度不对称。虽然工业增加值同比转为小幅正增长,但服务业仍呈现明显负增长,预计实际GDP同比约为-0.6%。

面对严峻的形势,5月底,国务院出台33条措施稳定经济。6月以来,高频数据反映的经济加速复苏迹象增多。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9个大城市地铁客流量、汽车轮胎开工率、水泥厂开工率等指标接近去年同期。而且从八个枢纽港的集装箱外贸吞吐量来看,出口韧性还是可以延续的。

根据我们的估计,如果要实现二季度的实际GDP增长,对应的6月份GDP只需要达到2%左右即可。从高频指标来看,6月经济增长应该比3月好。所以二季度“正增长”应该不难。

中国经济二季度走弱是“三重压力”叠加反馈的结果:一是去年监管重叠的影响仍在演绎。去年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政策叠加,已经削弱了房企和居民的信心。今年受疫情影响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下滑更为迅猛。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地产投资。可以说,稳定房地产至关重要。第二,奥米克隆疫情对供需两端影响强烈。包括抑制消费情景(4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8.3%)、抑制生产和投资情景(4月工业增加值骤降至-2.9%,作为稳增长重要支撑的基建投资也从11.8%降至3月的4.3%)、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出口从3月的14.6%降至4月的3.9%,即2020年)。第三,居民和企业预期减弱的问题更加深刻。随着经济和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上升,挤压了消费。

与2020年不同,中国当前的经济复苏需要借助新的需求增长点。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至少三个不利因素:一是随着欧美大宗商品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将面临由中速下滑至低速的压力;二是房地产投资试图止跌。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仍同比下降7.7%。再次,从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支出增速和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两个先行指标来看,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已经出现见顶迹象。特别是出口和房地产投资是2021年制造业投资的重要需求来源。

基于此,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将经历一个“分层并进”的过程。第一个层面是疫情影响的恢复——消费恢复和生产重启。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转正,商品消费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升。6月份,随着疫情防控压力下降,此前被现场限制的餐饮消费和生产活动可能出现“蹲式反弹”。第二个层面是政策生效,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包括:房地产销售转投资企稳回升;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以及刺激汽车家电消费。这意味着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力度。第三个层面是预期水平的提升决定了增长内生动能的启动,即消费进一步全面增长,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

考虑到政策很难主导外需的变化,下半年经济复苏的空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级和二级之间的紧张关系,重点关注以下政策方向。第一,要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式,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是下半年经济复苏的最大前提。第二,房地产政策松动的“扩张”。包括更大程度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需求(比如适度放宽“三条红线”和房贷集中管理试点要求);更多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调整限购、限售、限贷规则;继续引导银行降低个人房贷利率(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LPR仍处于历史高位)。第三,基础设施融资问题能否解决。在隐性债务监管的约束下,可以考虑通过专项国债直接对接重大项目,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如果能够探索如何将专项债券对接项目的收益考核从单纯的现金流回报拓宽到综合收益,专项债券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有望显著增强。

(作者是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发表于2022年7月4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第1050期。

标题:二季度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正增长?

作者: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21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