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

拳皇99漫画2022-08-23  20

个人养老金新政落地 公募抢滩万亿“长钱”

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逐渐拉大,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步伐也在加快。

最重要的新动作和新政策是,证监会近日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后,进一步细化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管理制度。

业内人士分析,证监会最新规定在试点初期提前对个人养老金产品设置了一定的筛选条件,明确了可投资的产品范围。在解决养老金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解决金融体系“长钱”不足的问题。此次个人养老金条例的出台,可能会成为后续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信号信号弹,我们可以期待后续资本市场改革释放更明确的信号。

日前,证监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国务院4月以来,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相关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细化。

超万亿“多头资金”大幅增加

自2018年以来,中国积极为促进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做准备,包括推出养老基金、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金理财产品试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试点效果并不理想。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税收优惠政策有限,受益群体覆盖面窄,与税改后的新个税法不完全匹配;二是投保流程复杂,退税手续相对繁琐,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做生意;三是产品体系设置不够灵活,吸引力有限。

但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时代的逐渐开启,相关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例如,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框架,两个月后,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投资基金个人养老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公募基金行业参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安排,并对相关业务的开展作出了规定。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个人养老金入市将为市场带来大量中长期资本增量。作为承接个人养老基金的重要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招商证券研究通过假设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增长率、缴费上限调整比例和个人养老金参与率,计算未来我国个人养老金缴费规模。结果显示,未来五年,养老金个人缴费最高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左右;10年累计规模上限为2.77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917万人。2015年至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基于此,信达证券测算,“假设未来十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保持4.5%的增速,保守估计未来十年个人养老金参保率约为5%,按照目前12000元/年的最高缴费计算,未来十年参保规模将达到约2.57万亿元。”

那么,这一万多亿元中有多少会投入公募基金呢?前海证券认为,按照美国IRA投资资产比例,保险资产占比不到10%,共同基金等资产占比超过90%。预计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资产选择有限,公募基金投资相对较大。在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情况下,基金公募的比例分别为90%、70%和50%。

目前,公募基金、保险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都推出了养老理财产品。不同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在透明度、风险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证券、公募基金等金融业态将同台竞争,养老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谈及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金投资方面的优势,南方基金表示,作为国内资本市场和养老金金融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积累了丰富的养老金管理经验。与银行和保险相比,公募基金在股权投资方面更具优势,涵盖a股和港股等。它经历了几轮牛熊考验,为数亿客户创造了长期收入。其次,公募基金在股权投资和研究方面的积累,有助于公募FOF在平衡型产品和偏股型产品等第三支柱产品的设计、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其他挑战是什么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自我保障能力,变“储蓄养老”为“投资养老”,通过市场的长期投资和运作,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回撤和波动会更加敏感,但如果此类产品与市场上现有的理财产品类似,如何说服投资者购买?”有十年投资经验的基民陈先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养老基金产品来看,产品费率、封闭期、配置策略等同质化也比较严重。”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目前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购买基金的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性价比。因此,相比追逐市场热点的主题基金,养老基金相对“冷门”,更受成熟理性投资者青睐。但从目前的投资者结构来看,年轻新市民规模持续扩大,储备的专业金融知识略显薄弱,这就需要基金公司进行更多的投资者教育和宣传。

记者就相关问题随机采访了10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学毕业才两年的投资者李女士表示,“我平时买的产品都是某软件列表里的热门基金,对基金其实不太了解。而且我现在比较年轻(24岁),考虑养老问题有点早,所以不太关注这类产品。”其实,像李女士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嘉实基金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个人养老的概念还比较陌生,改变养老观念,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任重道远。公募基金需要主动持续开展养老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投资者对国家养老金制度和养老金金融产品的认知度。

这也体现在《暂行规定》中: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开展个人养老基金宣传推介活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另一方面,《暂行规定》也对鼓励长期投资做出了各种安排。比如在基金运作中,明确基金业务、产品业绩、人员业绩的考核周期不得短于5年;对于基金评价机构,要求业绩评价周期不得短于5年,不得采用单一指标进行排名或评价,不得进行短期收益和规模排名。

招商研报指出,“考虑到养老基金的长期绝对收益属性,以及需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产品评估的维度和难度将进一步提升。”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目标日期基金。这类产品有不同的目标到期时间,在相同的目标到期时间下,由于考虑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会出现多样化的下行轨迹方案,从而同类产品的可比性明显降低。从设计原理上看,目标日期基金产品以定投的现金流假设为出发点,产品设计强调内部收益率和养老金替代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同类产品的可比性。

可以投哪些产品?

“三日试玉,七年辨材”。玉不琢,不成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产品也是如此。

从墓地基金来看,养老金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制度发布至今已有四年多。这类产品的规模近年来增长了近一倍,是基金业增长最快的基金类型之一。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这类基金近三年的管理规模分别为260亿元、590亿元和1132亿元。

记者注意到,《暂行规定》明确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基金产品的标准要求、基金销售机构的展业条件要求。从文件的主要内容来看,“长期”是一个关键词,包括资金的稳定长期投资和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以更好地匹配个人养老金的特点。

上投摩根资产配置与养老金管理首席投资官恩·雪海表示,“养老基金的管理需要以资产配置为核心,锚定主要资产的配置范围和比例,重视长期投资、长期持有和长期评估。把所有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是养老基金的重要基础。”

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基金产品符合条件呢?《暂行规定》列出了两类产品:一类是最近四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基金;二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基金内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投资风格稳健,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稳健合规。

对于第一类产品,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暂行规定》的标准进行了初步测算。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已有超过50家公募基金公司布局了182只养老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最早的养老基金成立于2018年9月。目前运行不到4年,没有运行5年的产品。

从目前情况来看,剔除成立不满一年的产品,符合规模门槛的养老基金(按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有86只,总规模712亿元,其中养老目标风险基金47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39只,规模分别为572亿和140亿;同时,前十大基金公司养老基金总规模为550亿元,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头部基金公司规模效应明显。

从业绩来看,截至6月29日,这86只“达标”养老基金中,有81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为正,占比超过90%;累计收益率超过50%的有10只。其中,华夏养老自2019年4月以来以71.02%的累计回报位列2045年第一;嘉实养老2050年、中欧养老2035年、华夏养老2040年的回报均超过60%,其后分别为63.46%、62.85%、61.43%。

从过去三年的长期来看,共有36只养老基金符合条件,平均回报率为35.37%。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华夏基金有3只,嘉实基金2只,中欧2只,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平安基金各1只。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规定》还对个人养老金产品提供了实时、持续的监管机制:证监会对个人养老基金销售机构实行目录管理,每季度末在官网、基金行业平台和信息平台更新个人养老基金销售机构目录,不定期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机构下架。

“证监会对个人养老基金实行目录管理,确定明确的入池标准,并有‘剔除’机制,为投资者个人养老投资提供便捷、专业的投资参考,也将督促公募基金公司进一步完善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华夏基金这么说。

面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政策红利,各家基金公司也在积极面对。记者采访了多位公募基金行业人士,他们大多认为,之前在养老基金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和良好业绩的基金公司,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户资源,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养老金业务是公司的发展重点之一。之前已经布局了很多产品。目前会对现有产品进行查漏补缺,对产品进行良好的管理。未来会有下一步的具体指导文件,后续可能会有相关产品更加细化。

另一位公募负责人表示,参考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养老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考验基金公司全方位的资产配置能力。之前已经做了积极的准备,比如建立了适合养老金管理的制度框架,配备了高级投资经理。现在打算布局不同年龄段的产品,更注重持续的投资者教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077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