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据央视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和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的措施;加大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部署,扩大就业,增加农民工收入。
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3000亿元资金。补充重大项目资本或为专项债务项目搭桥资本。中央政府将给予适当的优惠。
会议认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实现扩大投资、带来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6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提出新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建立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网络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表示,投资逐渐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支撑点。目前投资明显发力,有望尽快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预计下半年经济将逐季回升。
会议指出,以工代赈受益面广,带动作用强。它可以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和脱贫的人提供工作,支持他们的劳动收入,从而刺激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第一,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要用尽全力以工代赈。二是实施一批以工代赈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将劳动报酬在中央资金中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第三,项目各环节要明确“以工代赈”的任务要求,督促及时足额发放报酬。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下达2022年中央投资66亿元,撬动地方资金约12亿元,支持各地1800多个以工代赈项目,将带动13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众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增加收入。预计参与该项目的当地人人均报酬将超过1万元。
网络图
国家发改委(NDRC)表示,2022年,以工代赈投资计划从省份分解到项目后,预计劳动报酬支付给中央投资的比例将超过20%,部分项目劳动报酬支付比例将达到30%以上。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各地将全面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分红等新型救济模式,针对农民工低技能弱质劳动力等特殊群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生产技能培训,使中央以工代赈投入更直接、更广泛、更长久地惠及贫困群众。
会议还提到,要加大交通短板投入,年内开工中国国家高速公路联通、内河航道建设等一批项目。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120个,总投资1820亿元。截至5月底,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在建规模8.7万公里,在建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约7.2万亿元,吸纳农民工就业400多万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丁表示,适度提前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既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支持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流通、促进国内外双循环、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
网络图
丁雪认为,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快实施一批基础好、体量大、效益优的重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重大项目,推进相关规划、实施计划、年度项目清单等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要提前谋划和储备重大项目,积极谋划一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技术领先的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增强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的后劲,形成一批在建、一批在建、一批储备的良性循环。
近期稳投资政策不断加强。国务院关于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提到,加快建设一批成熟的水利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防洪减灾重点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改造工程等重大调水工程。
地方上,包括广东、河南、山东、青海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在积极落实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都把稳定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委员会副主任张逸群表示,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这是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抵御国内疫情和国际复杂环境影响,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选项。随着国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进度、扩大项目投资范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下半年将迎来一波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高潮,从二季度的低迷转为三季度的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