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
编辑|苏建勋
继苹果之后,华为也开始要求供应商减少碳排放。
2022年5月24日,在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面向民众宣布,华为已将绿色环保纳入采购流程,并明确了各方面的绿色环保要求。
在小米、OPPO、vivo等国内电子消费类厂商中,华为最早向供应商提出了这一要求,甚至在采购过程中就明确提出。
华为从2013年开始试点供应商碳减排项目,直到2020年才开始加速,推动占采购额80%以上的头部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显然,在“双碳”成为全球趋势后,华为也加速了供应链转型。
对于减排的步伐,华为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包括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百强供应商碳减排目标的设定。
继苹果之后,拥有基站、云服务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华为也加入了减排降碳的行列,这对全球碳中和意义重大。消费电子产品的漫长供应链将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电子垃圾的回收。比如稀土元素会用在电机上,塑料包装的生产和处理也会带来碳排放。
华为和苹果的碳减排行动也是在为自己的离岸业务铺路。尤其是在欧盟越来越重视“双碳”的情况下,供应链是否干净甚至会影响到未来产品的全球流通。
碳减排压力会逐渐传导到其他消费电子品牌。除了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公司都没有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不是他们缺乏责任感,而是背后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利益排序,在供应链的改造上很难急功近利。
正如时代的趋势所表明的
华为需要适应日益严格的国际减排环境。5月17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法案。
简单来说,对中国制造商的最大影响是,他们将对出口到欧盟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征税,如水泥、化肥、钢铁等。此外,本条例草案建议将“间接排放”,即供应商使用的电力排放纳入评估范围。
目前,只有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受到CBAM法案的影响。但欧盟的碳减排相对激进,很难保证未来不会扩展到消费电子产品。
苹果很早就看到了碳减排的趋势,当然也和CEO库克本人对环保的重视有关。苹果也是减碳最激进的厂商,因为激进而遭遇了很多争议。最大的批评是它不再赠送充电头。
但是苹果确实为许多制造商提供了减少碳排放的途径。
首先是使用可回收材料。许多稀土元素和金属被用于电子消费品。在苹果产品中,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用于铝、钢、金和一些稀土。最终,苹果希望采购100%可再生和回收材料,新产品的生产不会消耗额外的金属和稀土资源。
苹果和华为先从供应链入手减排是合理的。根据德勤的报告,智能手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46亿吨,其中80%以上来自生产。控制了供应链的碳排放,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体的碳排放。
这就要求供应商加入碳减排队伍。2015年,苹果开始实施清洁能源计划。到今年,55家中国供应商已经承诺只使用清洁能源。
苹果和华为在供应链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迫使供应链减少排放,但其他制造商很难采取与他们相同的行动。
用力推
目前,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如谷歌、腾讯和百度等相对容易减排的公司,已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比如腾讯今年2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碳中和运营和供应链。虽然索尼、微软等涉足游戏主机的公司也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但更多的厂商还在观望。
华为虽然要求供应链逐步转向清洁能源,但并没有制定自己的碳中和时间表。苹果引发热议的激进措施已经证明,硬件厂商实现碳中和比互联网公司要难得多。
就算强如苹果,也需要和头部供应商博弈。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苹果头屏的供应商三星并不在减排供应商名单中。三星电子也公开表示,无法制定出2030年零排放的具体路线图。
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耗电量。根据苹果的报告,其供应链中7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消耗。
但是,即使用电力代替化石燃料也很困难。即使韩国政府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目前,三星超过70%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现代、SK、LG等大型制造业和三星差不多,清洁能源很难替代。
电子消费品的供应链错综复杂,既有三星这样的巨头,也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无数小供应商。对于小型供应商来说,实现碳中和的投资并不高。比如安装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就可以满足发电的要求。苹果还以清洁能源基金的形式与供应商一起投资清洁能源。
但对于大公司来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制造商难以推进计划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现代钢铁仅购买碳捕集装置就要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他们所有的利润都无法覆盖设备购买和碳排放权的成本。制定碳中和计划的索尼比苹果晚了10年。根据索尼2021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索尼的可再生能源消耗仅占总用电量的7%。
华为的减排更复杂。即使供应链碳中和,他们也很难解决基站使用中的能耗问题。特别是5G用电量的激增,无疑增加了碳减排的难度。
在网络设备的生命周期中,实际上生产的碳排放只占2%,使用的碳排放高达80-95%。即使供应商碳中和,华为仍然需要解决后续运维中的碳排放。
除了公司自身业务短时间内难以替代之外,供应链的变革甚至包括各国的能源结构。比如韩国,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是世界第四大煤炭进口国。目前韩国还有很多燃煤电厂,煤电装机容量还在上升。国家的能源结构不是三星一个人能改变的。
目前,中国的碳中和主要集中在高能耗行业,如电力和化工行业。电子消费品的减排更多的取决于公司的独立性。在全球手机行业都在萎缩的时候,短期内,我们将很难看到三星和小米的路线图,他们有更困难、更紧迫的问题要操心。
欢迎来到36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