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绿草、蓝天,成群的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不时地,可以看到新生的小牛犊在打架,玩得很开心...
盛夏美丽乡村的高山草原,美如村名!
尤美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畜牧工人准备将牦牛赶到夏季牧场。新华社记者张洪祥
对于当地牧民来说,夏至已过,意味着放牧又要变天了。
6月28日是尤美村畜牧点选定的过渡日。尤美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嘎拉旺扎早早来到畜牧现场,带领牧民换地方。
“公牛应该分开分组,从小屋的左侧驱赶;新生的小牛和母牛是一伙的,它们在夏天奔向山上最好的草甸……”53岁的加拉旺扎从事畜牧业几十年,平静有序地指挥着这场转变。
尤美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有五个畜牧点。接下来的一周,所有这些畜牧点的牦牛将被转移到海拔更高的夏季牧场。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专门的草原,四季轮牧可以让草原休养生息,起到保护作用。”嘎拉旺扎说,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制经营理念,集中了村里大部分牲畜和草地,采取群畜养殖、统一轮牧、统一屠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的规模化科学发展。同时,更好地把握了草畜平衡,保护了草原生态。
尤美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畜牧工人将牦牛赶到夏季牧场。新华社记者韩芳芳摄。
尤美村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乡。村里的草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山纯牧业村。长期以来,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放牧方式在这里代代相传。
2009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尤美村开始探索生态畜牧合作社的管理模式。然而,受传统观念和放牧习惯的影响,在合作社运作之初,只有35名牧民加入合作社。
近年来,得益于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合作社逐渐壮大:2016年,尤美村79户建档立卡户的产业到户资金全部投入合作社。然后在各种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的5个畜牧站点都新建了动物棚,第一个畜牧站点建了近1000平方米的储草棚。
“全村可利用草地约27万亩。目前,合作社已整合17万亩,入社牧民达到183人,合作社牦牛存栏量超过1700头。”加拉旺扎说。
2021年,尤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收入140多万元,分红70多万元。
同时,通过合作社的集中经营,解放了村里一些曾经被“绑”在草原上的劳动力。他们外出打工或在县城照顾上学的孩子,创造了新的增收渠道,提高了生活质量。
“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改变了草原的生活方式,也让我看到从事新牧业是更好的职业选择。”24岁的伽马·蔡文说。
伽马·蔡文在西宁的一所警察学院学习。今年毕业后,他看到了生态畜牧业给草原带来的新希望,决定回到家乡创办家庭牧场。
“杂多县是一个纯畜牧业县。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链接乡村振兴,还是要靠畜牧业。”杂多县长温温说,探索合作经营模式,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是牧区振兴的必由之路。(记者罗、张宏祥、韩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