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奥株新冠疫苗最快有望月接种

阿门阿前2022-08-23  25

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奥株新冠疫苗最快有望10月接种

张云涛说,原型疫苗在减少严重疾病方面的效率仍然超过90%,这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3个月获得新药临床审批,11个月具备上市条件,供应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生产使用超过35亿剂...这些“数字”来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作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张云涛推动了这些“数字”的产生。

日前,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组织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张云涛名列其中。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整天忙忙碌碌,语速很快,能很快切入正题。谈起疫苗研发的经历,这位深耕生物制药34年的“疫苗人”更愿意谈谈团队的努力。

张云涛(右)在实验室与工作人员讨论RD方案。中国供图

“从零开始”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突然爆发。新冠肺炎是一种疾病,作为易感人群,整个人群都会被感染。面对严峻的形势,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势在必行。

我国已布局疫苗研发五大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病毒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作为中国生物的副总裁,张云涛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他知道每条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在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和产业化四个方面后,他和RD团队将率先聚焦于最传统的疫苗经典技术路线——灭活病毒疫苗。“中国人口众多,所以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安全、有效和大规模的新冠肺炎疫苗。”

大年初二,张云涛带着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到科技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做了一个关于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报告。

与需要数年时间研发的常规疫苗相比,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面临着时间极度压缩、实验动物资源极度匮乏等挑战。张云涛和他的团队克服困难,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完成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总体设计和研发。4月12日,中国新冠肺炎获得全球首个灭活疫苗临床批件。

此外,一个巨大的难题等待着RD团队——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工业化生产,需要使用符合P3要求的高级生物安全车间。然而,中国以前没有人用疫苗的P3车间。

“我们没有这样的生产设施,建设标准是空白。我们做什么呢我们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回想起两年前的情景,张云涛仍然很自豪。他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用了60天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新冠肺炎疫苗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中国生物与相关部门合作编写了国内首个疫苗生物安全生产设施标准和生物安全体系文件,填补了我国人用疫苗高级生物安全车间硬件标准和管理体系的空空白。随后,武汉、长春等地的车间也相继按照标准建立起来,使新冠肺炎疫苗得以大规模生产。”

6月30日,国家有关部门将中国生物研发的两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纳入应急使用范围。

高标准的经理

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临床高效完成后,张云涛开始计划在海外开展大规模的保护性临床研究。“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开展保护性临床研究的条件缺乏,我们需要去海外开展三期保护性临床研究。”

2020年7月,一支由70多名中国生物学家组成的临床团队抵达阿联酋。当时是那里最热的时候,白天室外温度高达50摄氏度。高温、不习惯当地饮食、语言不通……面对重重困难,张云涛仍以最高标准要求员工,以确保关键临床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做保护性临床研究,核心是抓病例,然后分析疫苗接种能否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张云涛记得,有一天晚上,团队把阿联酋的案件数据提供给了中国终端案件认定委员会。委员会由中国顶尖专家组成,是独立的第三方,具有审核把关的功能。虽然大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有一个案例甚至提供了一份文件,但是委员会仍然认为有必要继续补充数据。

“以前做临床的外国同事看不起我们。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走向海外。我们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们并不比他们差。”那天晚上,张云涛告诉每一个提交材料的人哭了。他同情每个人不容易,但在分秒必争的评价周期里,他必须给每个人一些压力和动力。虽然当时精神接近崩溃,但海外临床团队咬紧牙关,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顺利通过了国家监管部门的审查。

2020年12月30日,我国生物新冠肺炎灭活疫苗获准附条件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获准上市的新冠肺炎疫苗。

2021年5月7日,中国的新冠肺炎生物疫苗被加入世卫组织的“紧急使用清单”(EUL)。这背后还有张云涛和他的团队的辛勤工作。

“自2020年底以来,我们一直在与世卫组织沟通。我们举行了无数次会议,提交了无数份材料。他们也来现场核实了。”大年三十晚上,他带队在中国生物的办公室做视频答辩。250多名世卫组织专家对疫苗的临床数据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张云涛有理有据、科学的回答赢得了世卫组织专家的认可。

5月4日是中国的劳动节假期。得知世卫组织将在那天寄出补充材料,张云涛熬夜守在邮箱旁。凌晨三点收到邮件后,他带领国际合作、临床研究等团队成员开了一个在线会议。经过一夜的讨论,他在黎明时回答了世卫组织的问题。三天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泰德罗斯·阿德汗诺姆·盖布雷耶苏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布,中国医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名单”。“这标志着我们的疫苗技术水平得到了全球认可。”

“如果你选择了公共卫生,你将永远挣扎”

疫苗是防控疫情的有力“武器”。

1988年,张云涛从兰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卫生部下属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从事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工作。2004年,他在兰州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多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30多个生物制药新品上市,包括重量级新产品新冠肺炎疫苗、EV71疫苗、bOPV疫苗、sIPV疫苗等,推动了中国生物制品的跨越式发展。从科技工作者到科技管理工作者不变的,是他为了国家和人民健康的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

在参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之前,张云涛已经与病毒有过几次对抗。

2008年,手足口病在中国蔓延。感染肠道病毒EV71的婴儿容易出现重症,手部、肛门和口腔同时出现疱疹。重症患儿需要在ICU病房抢救。手足口病疫苗于2008年立项,就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毒株后投入研发,遇到了一个难题——动物模型的选择。

“与在整个人口中流行的新冠肺炎不同,手足口病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流行。我们用成年老鼠和猴子做实验。它们不会生病,只有乳鼠才会生病。”张云涛解释说,成年大鼠通常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接受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才能完成一个免疫程序,但乳鼠在完成一个免疫程序之前已经接近成熟,不会再次生病。

当时,张云涛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副所长。在他的领导下,RD人事部门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他们给怀孕的雌性小鼠接种疫苗,让新生的乳鼠获得母亲对母亲的抗体,然后他们用乳鼠进行毒物攻击试验。结果,接种过的雌性小鼠的新生小鼠因为有抗体保护,没有被感染或患重病。"这证明EV71灭活疫苗是有效的."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是世界上首个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2017年疫苗上市后,中国儿童中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下降了约94%。”张云涛骄傲地说。

目前,奥米克隆突变株引起的疫情已经蔓延到很多地方。面对其更强的传播性和隐蔽性,张云涛再次带领团队与病毒“赛跑”。

他透露,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新冠肺炎奥米克隆株灭活疫苗正在进行序贯临床试验。这是在浙江杭州开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首次对接种该疫苗的人群进行临床研究。“从目前获得的数据来看,疫苗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奥米克隆突变株的中和抗体,同时可以产生高水平的抗β株和δ株的中和抗体。”他表示,如果后续顺利,大家最快有望在今年10月开始接种疫苗。

在他看来,研发战胜传染病的疫苗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我选择公共卫生领域的职业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将永远奋斗。”张云涛说,这次当选为北京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是对所有中国疫苗工作者的肯定。“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创新,为解决普通人的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武器’。”

■解释

1。有必要接种原型毒株疫苗对抗奥米克隆变异毒株吗?

张云涛说,研究证明,主要的核酸诊断试剂对变异后的新冠肺炎仍然有效,但疫苗的效力已经明显下降。对于Omicron株,全球85%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无效,原疫苗效力降低80%左右。

那么,是否有必要接种之前的原型毒株新冠肺炎疫苗呢?张云涛表示,虽然奥米克隆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效力下降,但根据原型株疫苗的特点,其减少重症病例的效力仍超过90%,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在奥米克隆株疫苗可以接种之前,仍然需要接受所有的疫苗。以后可以接种奥米克隆株疫苗的时候,如果奥米克隆株还是流行株,就要接种奥米克隆株疫苗。

2。未来奥米克隆疫苗上市后,以前接种过来自新冠肺炎的灭活疫苗的人,还得接种原生产厂家的疫苗吗?

张云涛说,在同一技术路线中混合接种各种疫苗没有问题。今后,奥米克隆新冠灭活疫苗上市后,接种过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人可以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

新京报记者张璐

编辑白爽校对陈玉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034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