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改过名字的大学

store什么意思2022-08-23  10

你永远猜不到大学改名字有多野

gt gt1000万人使用的智能申请工具,减少购买200个,帮你选择最合适的志愿者!

高校很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名。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全国近2000所公立高校中,已有近一半更名,而且这股更名热潮仍在继续——都在改,不改我就吃亏。

那么高校一般是怎么改名的呢?按照大学名称=X(地区)+Y(特色)+Z(年级)的公式,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吧。

先简单说一下Z,它的变化空间最有限,也就是这个后缀。一般这种改变只有一个路径,就是升级:

专科学校、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专科学校,各类分校升格为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再升格为大学。

当然,要想从“学院”升级为“大学”,必须从各个维度满足升级的条件,包括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其中办学规模与你的招生有关,这里互为因果:

改个好名字,虚张声势,就能多招几个学生,升级成“大学”;你已经升级为“大学”,这反过来让你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

名字也有例外。比如2016年,中州大学更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这个看似降级的头衔,其实还是本科。同样,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海淀走读大学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顾名思义,“日大”就是学校不提供住宿,所以当年也叫“海润”。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后,名气大增。

如果说这些学校是从光明面上升到黑暗面的话,北京协和医学院绝对是改名圈里最霸气的存在。他们真的把自己从“大学”降级为“学院”: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最终他们决定叫北京协和医学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医科大学,比第二的首都医科大学落后不止一个数量级。

先说中间的Y,这是这所大学的核心ID。

现在经常听到“科技”“理工”“财经”之类的词,都是大学改名潮的产物。相反,另一批当年的常用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矿业、地质、气象、水产、石油、煤炭、钢铁、纺织等。现在,上个世纪的文字勉强存活,大概只剩下“农林”。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大家不能一眼就知道各个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名字是外国的,但区别已经没有了。又无聊又混乱。这里有几个例子:

工业→科技:杭州电子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科技:Xi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钢铁→科技: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工科→理工:东华理工→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科技: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巩俐大学

地质→科技: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理工:陕西机械学院→ Xi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

渔业→海洋:大连水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

铁路→交通: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气象→信息工程: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商科→工商: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你觉得有什么违背概念的吗?的确,现在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前身是四川理工学院,请问,有多少人知道“轻化工”是什么意思...当然,他们的改名也是无奈之举:如果直接从四川理工学院改名为四川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怎么会同意?

当然,像这样改名字失败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其中“联合”二字就是精髓。但其他学校想叫联合都叫不上:90年代,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后,四川大学有几年被称为“四川联合大学”,却被视为校史上最尴尬的一年,最后又被改回了四川大学。类似的例子还有河北联合大学(现华北理工大学)。

也有一些大学没能改变中间的观念。比如河北地质学院,为了上“经济”这个热词,宁愿把所有地区降级,改成石家庄经济学院,堪称中国高校最跨界的更名。结果失去了特色,招生效果反而下降了。最后不得不改成河北地质学院。同样,一度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最终保留了纺织二字,升级为武汉纺织大学。

最搞笑的就是改了大学的名字,或者改了代表地区的X。换地区的原则只有一个:越换越大,越大越好。

当然,最大的一个就是直接用“中国”:华东计量学院→中国季良大学;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当然是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几乎脱胎换骨。

比“中国”低一级的不是XX省,而是一个大区域:四川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华北理工大学

这里需要普及一下。中国本身有七个地区,即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当然,几个地区的待遇不一样。其中华东、华南、华中是比较流行的名字,但是西北有点荒凉,所以最初叫西北,比如西北纺织工学院,最后改成了Xi安工学院。

但是,毕竟地区名称有限。这么多高校不够用怎么办?这时候可以玩一些文字游戏,比如华东变华东,华北变华北,华南变华南...如果一个外国人看到中国有一所大学叫南华大学,会不会觉得在国际上特别有影响力?其实这是华南大学的英文名,位于湖南衡阳。是双非院校,整体实力与这个英文名不符。

有很多大学都有这个地域变体名称,比如北华大学、东华理工、中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等。这些变化大部分都没有改变成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纺织大学改为东华大学,失去了国字号的称号,以及“纺织”特色。改了之后,我以为是私立学校。

这种完全改变特色的另一个例子是江南大学,前身是无锡轻工大学,是一所很有特色的211。结果江南大学和无锡教育学院合并后,直接选了江南大学的“江南”作为校名,也不知道谁合并了谁。

接下来是省名的使用,这也是更名系列中最混乱的部分。这次更名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绝不让你一眼看出这个大学在哪里...

例如,山东理工大学,前身为淄博理工大学,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前身为大仙师范学院。利用省名最成功的例子是江苏大学,但外人并不知道这所大学位于镇江:是由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学院合并而成的江苏大学。

使用最多的省属院校名称是师范类院校,如湖南、河南:

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常德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湘潭工学院合并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

零陵师范学院→零陵学院→湖南科技工程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人文科学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文理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工商学院;

看看这些高校。都不在长沙,都不在河南,都不在郑州。这不是坑填志愿的同学吗?

只是水平差不多。不小心换了名校怎么办?比如江苏师范大学,其实就是以前的徐州师范大学。你一下子从徐州升级为“省”了。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那不是比南京师范大学更好吗?所以后来牡丹江师范大学申请改成黑龙江师范大学,没被批准,因为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很不礼貌……同样,泸州医学院想改成四川医科大学,引起不满,最后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平息了争议。

如果不能直接用省名,另一种方法是用各省的简称,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为鲁东大学,而郴州的四所大学合并为湘南大学。

更独特的情况是直接用某个地域的地理概念,比如渤海大学,最早是锦州师范大学,后来叫辽宁商学院。其实改名后,学校在辽宁省的名气就上去了。

最后只剩下省会的名字。有时候,城市名称的作用比地区和省份的影响更明显。比如南昌大学宁愿不叫江西大学,哈尔滨比黑龙江更吸引人,或者学校在北京。当然,要尽量带上“北京”这个关键词,而不是叫“华北”或者“华北”。刚才我们其实举了一个例子。西北纺织工学院是现在的西部工程,但它是一个“西部工程”

所以回到大学名字=X(地域)+Y(特色)+Z(级别)的公式,现在大学改名有多野?通过玩文字游戏,他们可以让这个公式中所有的x,y,z看起来都不一样。

你以为你在读“大学”,其实不久前还是个“学院”。

你以为你读的是“理工”类大学,但它以前的特点是“矿”“钢”。

你以为你在省会的大学读书,但是不百度你是猜不到这个大学在哪里的。

玩?

**********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网易教育特别推出网站“网易高考睿智心愿”(daxue.163.com),为千万考生家长提供及时、专业、权威的指导,帮助考生把握未来就业方向、职业规划,传授报考方法和技巧,更加人性化地切入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果你对专业院校的申请有任何疑问,请登录daxue.163.com,一站式解决志愿填报、职业规划的整套问题!

现在7月6日零点前,注册网易高考网站购买自愿版/计划版会员卡,即可享受200元限时优惠券立减!

省一根烟,少买一件衣服,少上一节兴趣班。

可以为孩子解锁七大入学攻略,掌握第一手权威院校数据——

探索全国286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探讨1700+专业的选课建议、课程及就业前景。

近三年各大高校录取数据精确到最低分和排名。

近4年高校+专业的招生计划洞察到了生源的变化规律。

精准的算法来衡量你被目标大学录取的概率。

“冲稳保”三梯度模拟报告,AI智能诊断解读的合理性

根据个人意向,一键智能申报,专属定制升学方案。

机不可失,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赶快行动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022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