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年租房经验的租客,或者踩过坑的租客,最后都会发现,与其相信一些社交平台上的“种草风”,不如选择一些靠谱的大平台。
作者易易。
编辑韩
随着2022年毕业季的到来,躁动不安的租房市场出现了更多躁动不安的租房者。
即将结束实习的大学生冯楠,正在为毕业后的住所发愁。各大网站海量的房产信息让在北京工作的冯楠无从选择。冯楠花了两个多星期才找到自己喜欢的房子。在他看来,租房子有时候就像“开盲箱”,怕“二房东跑了”,怕“房子不对版”…
冯楠的苦恼只是租房市场的冰山一角。在与租房痛点博弈的过程中,有多年租房经验的租客,或者踩过坑的租客,最后都会发现,与其相信一些社交平台上的“种草风”,不如选择一些靠谱的大平台。
01租房是个大买卖。
“租”这片蓝海有多深?
回顾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初步培育至今的20多年间,随着中国居民租购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租购并举的大力推行,如今中国的租赁人口已近2亿,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涌入租赁市场。毫无疑问,长租是正当刚需。
时代是一个循环。不知从何时起,在租房行业,出现了一股“种草”的潮流,其中以Tik Tok、小红书、Aauto快消等平台最为显著。看房这种视觉形式,在视频平台的传播下,很多小公司都是这样活的很好。但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负面影响。
当所谓的“种草”变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虚假信息的泛滥,其中也不排除很多割韭菜的。“我也差点割了韭菜。真不知道该怎么鉴别房产的真假。”正在找房子出租的王茜告诉《城市》。
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租赁主要由流动人口和高校毕业生构成。毫无疑问,在“主体分散、市场混乱、租期短、房源老旧”的租房市场,踏上租房之路的王力可Xi人不在少数。
以大学毕业生为例。面对租房的压力,他们忧心忡忡。RealData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受访毕业生租房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被黑中介和二房东骗”,占比41.83%;其次是“虚假房源信息多”,占25.17%。
一方面,他们对租金和押金的支付更加敏感;另一方面,他们对租住房屋的质量和服务有更高的需求,更倾向于租住机构化的房屋。而很多租房者,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快速获取房源信息,真实房源成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其实是所有租房者都在面临的问题,像慢性病一样由来已久。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一些企业,如房地产互联网平台Ke Holdings Inc .和房地产中介我爱我家,以达成相同目标的形式开始了“出租”的业务。就连房地产公司也加入了长租公寓的轨道,比如龙湖的皇冠公馆,万科的停车公馆等等。
适者生存。比赛过后,似乎只有我爱我家,才能在如今的长租赛道上自由驰骋。但在“租房”这个业务上,很少有能像贝壳一样,用一个全面的业务范围覆盖以上所有痛点的。过去20年,租赁是贝壳的主要业务之一,贝壳早就提出了“真房源,找贝壳”的定位。
即使不游离于早期链家孵化之外,凭借租房的中介经纪业务,贝壳和链家累计服务了近千万租房需求,这让贝壳对租房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其以全新的姿态进入租房轨道提供了基础和保障。2021年底,又一个时代周期,贝壳正式推出租房服务平台贝壳租房。
从供给端来说,贝壳租房提供租房经纪服务、公寓运营服务、专业机构托管服务、投资建房等。,构建从轻到重的多层次租赁供应体系,提供各种租赁产品和服务。在用户端,针对租房市场用户关心的问题,如收费不透明、逾期交房、提前解约等。,贝壳租房推出了涵盖7项服务承诺的弱光服务保障体系,以及保洁、洗衣等租后服务。
升级贝壳租房,逻辑在于:向大居住服务链上游再迈一步。买房之前,可以先享受优质的租房服务;买房后有装修和上门服务;再加上租房业务的拓展和发展,居住服务构成了更长的居住服务链条和更长的用户生命周期。
(贝可心青年公寓)
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行租购并举等措施下,虽然增加了住房有效供给,加强了租户权益保护,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房源分散导致管理困难,单方面提高租金对租客的不公平待遇,机构化率低导致专业服务缺失等。
02重建与再造
与20年前单纯为租房者提供真实房源的初衷相比,如今的贝壳早已不是当初的贝壳。壳牌对“出租”业务进行了多次重组。
第一次是在2011年。就在这一年,链家开始了“真房源行动”,左晖隐约感觉到中国大规模的租房市场即将爆发,聘请了时任IBM首席战略顾问的林雄加盟,进行租房业务分析和战略设计。由此,除了原有的租房经纪业务,链家的长租公寓品牌免费提供。
链家背靠的房产经纪业务,从分散的公寓开始,以资产为核心,自由自在。“定位不是中介,而是租赁服务机构。”免费的商业模式属于去中心化的长租公寓,即平台向业主出租分散的房屋,经过装修维护后转租给租客,平台赚取租金差价和服务成本。
四年后,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出台,长租公寓的轨道正在上升,房源数量可以自由管理,短短一年新增房源超过15万套。截至2019年底,自如管理的房屋超过102万套,比我爱我家拥有的房屋多74万套。
第二次是2018年,房地产互联网平台科控股公司诞生。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品质居住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赁、家装等居住服务。价格透明,房源真实,房源信息详细,打破了通过信息不透明赚钱的传统。经纪人合作模式降低了中介之间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也自如入驻贝壳,成为租房品牌之一。
对于租客来说,此时只需要下载“科控股公司”APP,不仅可以在上面看到海量的房源信息,还可以使用VR看房。拥有产业互联网模式和技术的果壳,不仅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还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龙头。
第三次是2021年底。成立贝壳汇聚事业群,正式推出贝壳租房服务平台。这一次,贝壳除了把“出租”的生意做大,自己也成了房东。2022年3月31日,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副总裁、贝壳租房运营负责人坦言,自己做房东难免成本较高,但“消费者的信任会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在租房市场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租房经纪服务、公寓运营服务,还是专业机构托管服务、投资共建房屋,贝壳都扮演着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全方位满足租房者的租房需求。贝壳租房推出的自营业务贝壳租房有很多亮点。是为分散的小业主和租客提供的一站式专业托管服务。
对于业主来说,无忧租可以解决房租暴涨、房屋出租慢、租金无忧等问题。对于租客而言,贝壳无忧租源不仅具有租期稳定、租金稳定、服务可靠、租金安全的特点,还能有效减少行业内二房东恶性跑路事件的发生。这无疑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大四实习生小椴在贝壳租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房子。2021年8月底,小椴和他的另外两个同学想在成都租房子住四个月。找了半天,他们也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听说过外面中介公司跑路的,怕被骗”。后来,通过别人的介绍,小椴找到了贝壳租房成都资产管理经理程浩。程浩刚有一套房子,刚收上来。“想想大学生也不容易。就拿公司赔一赔一,让他们租4个月。”程浩回忆道。
要知道,市面上一般的租金都是从至少一年的租期开始的,而贝壳无忧租打破了这个规则。租期灵活,服务有保障的优势,口口相传。成都很多想短租的大学生或者租客都会第一时间租房。截至2022年6月底,贝壳租房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苏州、宁波等7个城市落地,连接房源超过3万套。
03深潜礁
今年5月11日,在壳牌上市仪式上,彭永东回顾了过去的四年。其中,他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焦虑、期待、亮点、艰辛,并将2022年的关键词命名为“重生”,寓意陈中回归初心,为组织锻造新的活力。
在贝壳人看来,作为他的接班人,彭永东拥有巨大的智慧。从他这几年的公开发言来看,虽然基本延续了左晖的思想,一脉相承地进行“艰难而正确的事情”,但战略咨询服务业出身的彭永东更注重顶层设计的战略规划,这使得“他在看整个大产业、生态、供应链、产业链的时候,更像是在看一片大草原。”
也正是依靠这种视角,彭永东带领贝壳在租房市场进行重组,才导致了现在的贝壳租房。贝壳验证了产业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即信息即价值。让贝壳的价值在多方之间更便捷高效的流通和互动。
比如贝壳在线呈现的房源,可以第一时间在线看房。更重要的是,人们不用和房东见面,直接在网上签合同,非常方便,租房租房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建立的账户下,一直保存并有记录。
管理力量与时俱进,也成为贝壳深潜租房市场的自信。以贝壳无忧租为例,它锁定了溢价率这个变量,摒弃了租房市场上二房东吃差价的模式。“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必然来自三个方面:平台能力建设、管理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保障。这就倒逼我们提高管理运营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平均出店周期和线上交易占比的计算来体现。否则将无法算账,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一个贝壳租房者告诉城市。
(贝可心青年公寓)
和其他组织一样,壳牌将“出租”这项业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房屋租赁本身可以说是一个“无利可图的行当”,但却是一个民生行业。无论是新青年计划,还是微光服务保障,“壳牌需要贡献自己的企业力量,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贝壳租房对自己的定位是“低利润可持续”。以集中式公寓为例。今年年初,贝壳租房与万乐公寓联合投资的青年公寓项目,摒弃了传统集中式公寓重资金投入、快回报的思维,将租金降至本地高校毕业生能够支付的水平,帮助年轻人实现工作生活的居住需求。
也正是基于此,不仅冯楠这样的租客租房,有多年租房经验的租客,或者被小中介坑过的租客,最后都会发现。如果只谈房屋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选择贝壳这样的大平台,风险系数无疑要小很多。“在租房市场,贝壳已经是最正宗的一种了,其他价格都是潦草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只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会为更美好的未来埋下种子。我们深厚的从0到1的方法论也让我们对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充满信心。”彭永东说。
显然,彭永东对贝壳的新业务充满信心,但租赁市场仍面临盈利困境,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长期低迷的市场行情对现金流的影响,增加了贝壳租房在实际运营中的困难。
因为“租房”不仅仅是一门生意。
(文中冯楠、王茜、小椴为化名)
(上图来自视觉中国,除来源另行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