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技术展望

椰子产地2022-08-23  11

专家热议元宇宙:在中国可能不太有市场,或可期待灵境计算

“元宇宙”概念火起来已经快一年了。一年之内,“元宇宙”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包括Meta、腾讯、微软在内的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加入赛道。在韩国,甚至政府也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在这个学派繁荣的表象下,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本质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元宇宙?如何落地?在众多巨头甚至政府抢赛道的同时,中国如何制定自己的话语体系?

5月31日,2022北京致远大会拉开帷幕。在第二天举行的“AI与超宇宙”论坛上,多位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一些专家认为,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在中国不会有太大市场。也有专家指出,“心灵计算”可能更符合我国人机深度融合的理念。

1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在中国不会有太大市场。

要了解元宇宙,首先要了解“元”是什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说,如何定义“元宇宙”的“元”非常模糊,他“不喜欢”这个词。“不要写一本关于美国人的小说,一下子把这个领域定义为元宇宙,那么整个世界都叫元宇宙?......很虚拟。”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系主任王永田也表示,“元宇宙”更接近于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现在实际上有更多的经济学家在积极地推测元宇宙。”他还认为,扎克伯格定义的元宇宙在中国可能没有太大市场。

“(扎克伯格)其实是想做一个沉浸式的在线社交网络或者‘第二人生’(Second Life)。我们都强调网游防沉迷。普通人怎么可能拥有‘第二人生’,沉浸其中赚虚拟货币?这是不现实的,在中国不会有太大市场。”

事实上,在超宇宙这个词诞生后不久,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去年,百度副总裁马杰直言不讳地对媒体表示,超宇宙的概念正在达到过度期待的顶峰。“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这个泡沫肯定会破灭。”他指出,行业需要冷静务实,需要基础设施,需要市场培育,需要软硬件开发,需要丰富优质的内容建设。

2

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在区块链技术中得到解决。

虽然定义可能太大,但元宇宙社交应用“Tagging”的创始人柴戈阳认为,元宇宙在具体应用中并非“无用”。

柴阳以区块链为例:作为元宇宙中的支撑技术,区块链由于其“去中心化”和“不可改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除了为虚拟货币提供保障,还可以推动数字经济中的数字产业化进程。

他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工作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他以上海为例指出,在封锁和控制的情况下,整个区块链社区没有人就业,但社区也可以发展得很好。“用区块链来证明工作量,用智能合同来约束(合同双方)。这些守则和相关法律可以确保工会或基金会的每一笔钱都用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上。”

此外,超宇宙催生的NFT也可以解决数字版权问题。NFT的全称是不可替代令牌,字面翻译为非同质令牌,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方式。NFT包含任何形式的数字资产,可以是图片、音乐、视频、在线收藏,甚至是微博。

柴阳认为,目前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缺乏保护,而国家规则下的NFT平台则相反。由于其非同质性和特殊性,一个好的NFT平台有利于数字版权的保护乃至技术的发展。

除了艺术作品的版权之外,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科学系副教授宗提到,区块链也可能为知识产权分配的定义带来转折点。

他从2002年开始将人工智能引入药物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他还认为,区块链在药物研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上,现在制药公司不愿意共享内部数据,因为他们害怕知识产权问题。的确,现在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发展的技术不一定要叫超宇宙,但可以在这方面拓展吗?”

3

“心灵计算”的技术内涵更符合中国的发展。

如果要给超宇宙相关技术重新命名,应该叫什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世民认为,本质问题在于什么是元宇宙及其技术内涵,实践元宇宙的“玩法”哪种更适合中国。

“去年扎克伯格提出‘超宇宙’,国外也有很多声音。微软的观点不同。(微软的观点是)将工作室空数字化,让用户以虚拟人物或动画片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会议中。我可以远程指导一个人讨论工作,设计汽车等。它是Windows和office的3D版本,是其企业文化的延伸。”他坦言,“我觉得微软的观点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胡世民看来,元宇宙的技术内涵包括四点:深度融合、数字化、V/AR(虚拟/增强现实)以及信息、系统和内容的安全。

第一,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是元宇宙的基础。二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和虚拟内容的生成,这是元宇宙的核心。第三是VR、AR显示和新一代交互技术,这是元宇宙的重点。第四是信息系统和内容的安全,这是保障。

在明确这四点的基础上,胡适民认为《精神境界计算》涵盖了以上四点。

据了解,“精神境界”并不是一个新词,而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在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并想到将其应用到人机融合和人脑开发的层面后,为其命名的。钱学森认为,灵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拓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融合的体验,使人与计算机的结合进入深度融合时代。

胡世民认为,在认识到元宇宙的本质技术内涵后,某种程度上,利用“精神计算”可以在这个轨道上构建中国的话语权。“(中国)绝不能受外国公司的影响来改变下一代信息技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想法。“精神境界”这个概念很好地涵盖了这些东西。在技术内涵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中国人的话语权。”

采写:南都记者胡庚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94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