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墙绘师

狼文化2022-08-22  9

村里来了个墙绘师

新华社北京七月一日电。7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了一篇题为《村里的一个刷墙工》的报道。

"刘小贝,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来我家画画?"

“刘小贝,墙好了,快来粉刷!”

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有一位深受村民喜爱的“95后”公益刷墙工。

他的名字是刘志成,他的网名是刘小贝。最近,他在许多村庄画了20多幅不同主题的壁画,为村庄增添了多彩的色彩。他的壁画短视频作品在哔哩哔哩和其他平台也很受欢迎,吸引了许多游客“打卡”。

这位年轻的墙绘师有一段励志的成长经历。从辍学到四处学画,从游历半个中国到回到家乡,从成为“宝主”到与乡亲们的相处,刘志成用画笔书写了精彩的青春故事,点亮了乡村的美好画卷。

村里有个“95后”刷墙工

蓝天下,满眼绿色的三川镇翠湖村,一个万亩荷花池,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房子错落有致。微风吹过白裙,刘志成坐在铁架子的高台上,挥舞着画笔,为一幅名为《荷塘打鱼》的壁画做最后的点睛之笔。

路过的村民好奇地四处张望,放学的孩子也在看。“过去,村子的墙上要么什么都没有,要么就是标语广告。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画。”翠湖村村民张翔笑着说,这些天刘志成每天都在这里画画。“真漂亮!我还想让他粉刷我家的墙壁”。

“咔嚓!”画完“荷塘打鱼”的壁画后,刘志成像往常一样和主人合影留念。老人和孩子与身后的画、近处的树、远处的山和水交织在一起,定格下一幅幅美丽而有爱的画面,也让网友们刷起了“美丽”、“青山”、“风景如画”等弹幕。

去年,刘志成回到家乡为村子的墙壁做公益粉刷翻新,经常持续十几个小时。大鱼,月亮女神,天真的熊猫...在村庄的墙壁上,一系列的绘画栩栩如生,让原本单调的村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气息。

刘志成的绘画受到生活和自然的启发。两只长颈鹿,一只探出头,另一只抬起头来“吃”旁边树上的叶子。这是他回村后的第一幅壁画。仔细一看才发现“抬头看长颈鹿,它吃的叶子不是画的,是门前那棵树的叶子”。在刘志成看来,绘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时更有趣。

不远处另一户人家的墙上,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原来,这堵墙前面正好有一棵树。起初,一些村民建议把树砍倒,重新粉刷。然而,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刘志成在树后画了一棵更大的树,这样真正的树就可以自然地融入到画中。这种独特的创作让很多村民眼前一亮,他们也逐渐认可了墙绘艺术。

“刘小贝,你什么时候再来为我的家人画画?”90岁的王老人有一面画的“大鱼海棠”墙。老人很喜欢。我希望他能回家画更多的画。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让刘志成在自己的墙上画画,他与村民的关系也更密切了。“很多人拿着自己喜欢的图问我能不能画出来。有时候还没画几笔,就先被热心村民送来的水果点心‘喂’了。”刘志成笑着说道。

很难想象,他现在这么红,竟然不被一些村民接受和理解。有些人甚至画了他的画,抱怨他影响了村庄的外观。

这让刘志成思考得更加深入。他说,刚开始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画的画被刷掉,很难过,很委屈,但转过头想,“借别人的墙,做自己热爱的事,当然要被大家接受和喜爱,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如今,对于刘志成来说,绘画是一个和村民一起创作的过程。“在画之前,我会和村民讨论画什么,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我会保持沟通。”刘志成说,村民们也有自己的审美,有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这也能启发他。

不仅如此,这些壁画还让村里的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刘小贝叔叔,你什么时候教我画画?”今年六一儿童节,刘志成来到丽江市澄海镇兴义村美联幼儿园,在墙上画了孙武空和哪吒这样的卡通形象。孩子们也拿起画笔,和他一起完成了这幅作品。“我希望通过绘画,为村里的孩子们种下一颗关于艺术和梦想的种子。”刘志成说。

一次,村里的一个小男孩来看他画画,对刘志成说:“报名参加兴趣小组吧。我想报名画画。”这句话感动了很多哔哩哔哩网友:“如果我是山里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我一定会在心里种下种子。无论是绘画还是远眺,都值得期待。”

两个月的“修炼”

刘志成在农村长大,走上了绘画之路,这源于一个大胆的决定。

2014年,刘志成被一所大学动画设计专业录取。没过多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选择了退学,只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追求自由的生活”。

辍学后,刘志成到处工作,试图找到一个新的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3D立体画艺术家齐兴华的作品,被深深震撼,心中燃起了对绘画的热情。此后,他通过网络了解了更多关于3D立体画和墙绘的知识,越看越痴迷。“户外的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很酷。”刘志成说。

他下定决心要学好绘画技巧。经朋友介绍,他得知河南安阳有一家专业的墙绘培训学校。工作半年后,他积攒了一万元学费,独自一人到安阳市区求教拜艺。

绘画之初,刘志成只学习素描,画简单的漫画、风景和静物。基本功提高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画游戏封面海报的任务。因为画面元素的复杂,他一遍又一遍的画了又改,画了又涂。老师没有过多的干涉和引导,只是在关键点上提出意见,剩下的就靠自己的领悟和探索了。

刘志成说,他一度想放弃,在宿舍躺了好几天都不起,直到有一天,老师劝他,“你既然一路过来学习,就要学点东西,不能空用手去背。”这句话一下子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又拿起画笔,一笔接一笔,耗时两个月,终于完成了整幅画。

“这两个月是我最痛苦最煎熬的两个月。”刘志成说,但正是这两个月的“修炼”,让他的绘画技巧大大提高,也坚定了他对绘画的追求。

三个月后,刘志成开始实习,为一些企业、街道和村庄作画。一开始每天只发150元的工资。后来他画得越快,画得越有规律。他的工资涨到每天300元,成为10多个实习生中的佼佼者。

“那时候我每天只能吃馒头和咸菜,从早到晚还在画画,甚至夜里两三点钟,顶着烈日。”刘志成说,在外人看来,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他乐在其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充实自己的内心。”

壁画比纸画难度大,要求高。"面对高墙,整天用长刷子画画是一项手工劳动."刘志成说,墙面的干燥和不平增加了粉刷的难度,经常发生刷掉一半以上重新粉刷的情况。

2015年下半年,刘志成从学校毕业,开始在渝、川、粤、湘等省市作画,完成了从学徒到画家的转变。如今,他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画了数百幅画,其中40多幅是在乡村,他还通过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能结合自己的专长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村子变得更美,给村民带来欢乐,真是太好了!”有网友这么说。通过把爱变成动力,把兴趣变成事业,刘志成在家乡绘画的尝试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吸引他们关注美丽乡村建设。

回顾学习绘画的艰辛经历,刘志成非常开心。“退学和画画是我内心的选择。”刘志成说,你不妨大胆追求你所热爱的东西。

在乡村播下艺术的种子

“把画和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近年来,刘志成在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发布了多幅画作,吸引了超过50万粉丝,获得了超过230万的赞和数千万的播放量。

他的短视频不仅记录了绘画的创作过程,还展示了与作品相关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习俗。“绘画的表现力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拍摄画作,融入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让更多的人看到艺术背后的生活”,刘志成说,作为新一代的画家,我们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将创作融入大众生活,向广阔的农村和火热的实践学习。

广大农村潜力巨大。刘志成的这种感悟通过绘画和哔哩哔哩平台传递给了更多的年轻人,评论区里也经常出现关于“三农”和乡村振兴的话题被热烈讨论。

“今后,我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公益绘画中,在农村播下艺术的种子。”刘志成说,很多村庄都有壁画的需求,需要艺术的熏陶和滋养,他愿意去更多的村庄免费作画,用自己的画笔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增添色彩。

如果说网络让刘志成得到了赞扬,那么故乡让他平静下来。“回到家里,我找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刘志成说,他的家乡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他创作的源泉和素材。今后他会创作更多关于民族、历史、自然的作品,提升绘画的内涵和境界。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这样的小人物有了大舞台,可以施展才华,为社会创造美好。”他说。(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67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