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秘鲁巨人蜈蚣2022-08-22  10

立冬与冬至之间的区别 立冬与冬至之间的区别介绍

1.时差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的月末和亥月的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225°经度。

冬至通常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为冬至不固定在特定的日子,所以和清明节一样被称为“活人节”。

2.意义差异

李,也意味着冬天从此开始。它意味着冬天的结束,也意味着庄稼在收获后应该被收集。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

立冬的最后46天是冬至,冬至并不意味着“到来”,而是“极端”。俗话说,一天到头了。

3.气候差异

(1)立冬

在中国古代,立冬之后,每五天就有三个天气周期:“当水开始结冰时;第二个地方开始结冰;等野鸡入大水,是蟑螂。”这个节气水已经可以成冰了;土地也开始冻结;《水浒传》中的野鸡指的是山鸡,山鸡就是大文蛤。立冬后,雉鸡很少,但在海边可以看到线条和颜色相似的雉鸡。所以古人认为野鸡到了初冬就变成了大蛤蜊。

要理解“立冬”,不能只停留在立冬。追根溯源,古代人对“立”的理解和现代人一样,都是建立和开始的意思。但是“冬天”这个词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古书《二十四节气》中,对“冬”的解释是:“万物终有所收”,意思是秋天的庄稼都收割入库了,动物都藏起来冬眠了。看来,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总的来说,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万物的集合,避寒。

(2)冬至

天文学将冬至视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为时已晚。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南方只有6℃到8℃左右。但在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是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可以说是秋平春平,一年四季都没有冬天。

中国古代把冬至分为三期:“一期蚯蚓结;第二食糜角溶液;等春动。”传说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增长,但阴气依然很浓,泥土中的蚯蚓依然蜷缩着。与麋鹿同属一科,但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鹿的角面向来世,所以是阴,而冬至是晴天,麋鹿的阴感逐渐退去,角也就溶解了。因为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温暖如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60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