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公历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225°经度。此时太阳处于赤纬-16° 19,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只有33° 47。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中午太阳高度将继续降低。在立冬时期,汉族人以冬至开始他们的冬天,所以他们需要弥补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度过严冬。
2.立冬不仅是祭祀丰收的节日,也是寒风凛冽的季节。有“十月新月”、“秦初”、“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面开始结冰的孟冬之月,而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3.立冬是十月的一个重大节日。汉魏时期,在这一天,天子要亲自带领群臣迎冬,表彰和赔偿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属,请求逝者保命,鼓励人民反抗外敌或恶匪的掠夺和入侵。汉族中有祭祖、餐饮、占卜等习俗,在好的季节祭祀祖先和神灵,以此来履行对后代的义务和责任,并为来年祈求一个丰年,农民。一些立冬的习俗已经改变,一些一直延续到现在。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可以用土规(在平面上竖立一根杆子)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归的影子中午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最长的一天是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是春分或秋分。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概念已经形成。
5.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前者是节气,后者是中气。后世将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6.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用立春、长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来反映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立春、长夏、立秋和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7.太阳从零度沿黄经每运行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它每年360度运行,总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8.在初冬,太阳经度是225度。传统上,我们的人民认为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冬季,作为结束的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作业结束后,收获后要收庄稼。立冬后,中国黄河中下游即将封冻,中国各地农民将逐渐转向农田水利基建等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