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Epic开始了游戏评分系统的初步测试。当玩家玩一个游戏超过2个小时,就有一定概率为游戏打分。当一款游戏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评价,我们会在产品页面展示出来。其实Epic游戏商城成立已经很久了。为什么游戏评分系统现在才开始?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
对于很多传统游戏媒体来说,现在评价一款游戏似乎比以前更难了。原因很简单:游戏媒体单一的评价体系变得难以说服难以调整的玩家。越来越多的玩家反对这些媒体的评分和评价结果。尤其是对于那些热门游戏的评价,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争议。
2020年,知名游戏评分媒体IGN给大作《最后的幸存者2》打了10分的满分,在当时轰动了整个游戏圈,称之为这一代的大作。
然而IGN没想到的是,游戏的高评价带来了玩家的强烈反对,声讨游戏的浪潮也波及到了为游戏打满分的自己。与此同时,关于《最后的幸存者2》的争议也是沸沸扬扬,IGN也受到了很多玩家的质疑和攻击。有玩家直接说IGN这样的游戏评测媒体已经成了笑话。
玩家的怨气不是空产生的。《最后的幸存者2》的剧情真的让无数热爱前作的粉丝接受不了。再加上游戏前期涉嫌的造假以及主创对玩家批评的忽视态度,很多玩家对这款期待已久的游戏提出批评,而对游戏大加赞赏的IGN自然会成为他们愤怒的对象。
《最后的幸存者2》风波似乎是玩家对IGN等主流评测媒体失去信心的导火索。很多玩家表示,不再把IGN或者其他游戏评测媒体作为唯一参考。对于这些玩家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
他们才是有话语权的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只有IGN这样的主流游戏媒体才可以公开评价游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像哔哩哔哩这样的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了很多个人UPowners,也有很多人开始运营自己的视频账号,包括各种游戏直播和评测。现在,这些自己玩游戏、自己评测游戏的up主正在受到玩家的追捧。
这些up主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大咖。从2016年开始,哔哩哔哩游戏专区up大师塞纳·华英开始制作并上传游戏分析评测视频,其中除了介绍游戏玩法进行评测外,还经常提到各种游戏中涉及的干货知识,其视频作品深受玩家喜爱。现在,塞纳·华英在哔哩哔哩拥有超过180万粉丝,单场评价视频播放量最高接近300万,影响力巨大。
除了塞纳的电影,还有很多游戏直播,up主也收获了大量粉丝。像中国的男孩超级大猩猩和张弛这样的大型游戏所有者已经以现场游戏的形式介绍和评估了各种游戏。他们拥有数百万粉丝,每期视频播放量通常超过百万。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这些独立于主流游戏媒体之外的up主,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这些创作者为观众带来了种类繁多的高质量游戏评测视频;另一方面,很多创作者本质上都是和观众一样的普通玩家,他们对游戏的评价和解读基本都是从玩家的角度出发,贴合玩家自身的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玩家不仅把这些游戏区的upowner的评价当做参考,还把这些upowner当做代表自己意见的代言人。比如当一个玩家特别喜欢一款游戏的时候,他会希望看到这些up主对游戏的好评;相反,如果一个玩家不喜欢某个游戏,他会偏向那些同样在批评这个游戏的up主。这也是现在很多玩家更愿意接受独立评测的原因:在很多游戏评测视频中,总能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内容。
单纯享受游戏的玩家最关心的是游戏本身。他们在评价一款游戏好玩不好玩的时候,很少会因为厂商等外界因素而产生顾虑。他们对游戏的评价,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其他玩家作为参考的重要意见。毕竟玩家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玩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所以像国外的Steam,国内的WeGame,TapTap这样的游戏平台都有玩家评价的功能,像Metacritic这样的用户评分网站也为游戏玩家提供投票评分的功能。当玩家想要入手一款游戏时,除了主流游戏评测媒体的评分之外,平台上的好评率以及玩家评测的具体内容也成为他们的重要参考。
然而,玩家对一款游戏的看法并不总是统一的。比如《最后的幸存者2》剧情被诟病的同时,很多玩家表示游戏的画面、可玩性、表演效果都非常出色,高分和年度游戏的奖项实至名归。
UP主评测游戏的火爆未必全是好事
虽然现在的UPmain评价受到了玩家的欢迎,但并不代表这些评价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可信度。一些玩家对主流评测媒体的信任度降低,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与游戏厂商走得太近的媒体,受困于圈子的规则和商业利益,无法畅所欲言。
但是和哔哩哔哩上的很多游戏评测up一样,当他们的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影响力,也会面临这些问题。除了认真对待游戏厂商之间的业务合作,在日常的游戏评测中,这些评测者还要考虑自身的粉丝基础和影响力,仔细考虑是否会因为对某款游戏的褒贬而得罪玩家。如果他们不小心“踩雷”,也会面临排山倒海的批评。
凭借《尴尬的呼唤》系列走红的知名游戏zone up导演敖也在游戏评测领域翻身。2019年,敖导演为国产游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广告,在视频中大赞游戏品质,大力吹捧游戏。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本身质量不佳,引起了玩家的极大不满。结果,敖导演引火烧身,被玩家们批评指责,甚至一度上升到了人设崩塌,欺骗粉丝的程度。敖导演事后的解释也显得很无奈,他说自己只是为了完成合同。
厂长翻车案是哔哩哔哩个人游戏评价领域的一个缩影。对于那些已经有流量基础的独立up车主来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保证自己的评价不会闯入玩家粉丝的雷区,还要考虑视频内容能否得到厂商的肯定,以维持自己的创意运营。掌握两者的平衡并不容易,但却是避免纷争和风波的唯一选择。
那些不满主流评测媒体与玩家之间的差距而转向独立游戏评测的玩家,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能难免会失望。毕竟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很多游戏评测up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玩家。
国内手游社区的玩家都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除了主机和单机游戏,手游玩家还需要有自己的语音通道。国内手机游戏社区TapTap和哔哩哔哩的游戏中心都为用户提供了用户评价的功能。以二次元手游《原神》为例。超过340,000名玩家在TapTap上对这款游戏进行了评论,同样数量的玩家在哔哩哔哩的“原创神”中进行了评价。
可见现在的手游玩家非常重视游戏社区中的评价功能,这样的评价机制已经成为玩家重要的发声工具。然而,手游社区的玩家评价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手游的独特属性有关。
相对于买断制较多的主机和单机游戏,手游以长时间运营为主,版本更新带来的数据波动和游戏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玩家对游戏的评价。但是当玩家对游戏的某个版本进行评价时,由于游戏的快速迭代,这些评价并不具备长期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玩家也很少回去修改评价。
比如某个版本的手游出现了问题,遭受了大量的差评。新版本修复这个问题时,给出差评的玩家很少调整自己之前的差评,降低了玩家对于游戏质量评价的真实性。
此外,相对于买断式主机游戏和端游游戏,手游一般都是免费玩的,所以游戏评分和评论的成本很低,也方便了水军的评价行为。当手游社区的游戏评价可以轻易注水的时候,玩家评价机制的整体公信力和真实性就会受到打击。同时,当厂商的一些举动引起玩家不满时,游戏往往会迎来一波玩家情绪化的差评潮,而这些差评的内容一般无法真实反映游戏的好坏。
这些问题已经在Steam等端游平台上采取了解决方案的形式。Steam上的每一个游戏评价都会保留具体的日期信息,并显示玩家离开评价时的游戏时间。最近还推出了评论过滤和隐藏功能来应对恶意差评。这些功能都提升了玩家评价的整体质量。
现在TapTap有了显示玩家游戏时长和游戏评论趋势的功能。可见国内手游界一直在调整,试图解决玩家评价存在的问题。但这些社区和平台要真正做到玩家评价的功能更加完善可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