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长城有多少千米长
在古代,皇帝修建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加强军事防御能力。长城的修建在文化和经济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城沿线的许多关隘已经成为农牧业两大经济文化体系以及民族贸易的场所或中心。有些已经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
长城的起源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周朝相继修建城堡“烈城”进行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防御,根据各自的防御需要,在边境修筑长城。最早的建筑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随后齐、汉、魏、赵、燕、秦、中山等诸侯国相继修建了“互防长城”进行自卫。其中秦、赵、燕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相邻。他们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的同时,也在北方修筑了拒胡长城。之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修缮过。此时长城的特点是东西南北方向不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修建的长城相区别,历史学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长城有多少公里?
长城的长度是21196.18公里。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公里,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公里。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总长1万多公里,总长2.1万多公里。
长城的结构特征
“长城”的结构:由城墙、敌塔、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各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防御工程体系。城墙是城墙的主体部分,平均高度为7.8米,部分地段高达14米。山丘陡峭的地方,建筑相对较低,平坦的地方相对较高;重要的地方比较高,普通的地方比较低。城墙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总厚度很宽。地基的宽度是6.5米,墙上的地板平均宽度是5.8米,可以让两辆辎重车平行。墙体由外檐墙和内檐墙组成,用土和碎石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