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为什么要叫故宫 为什么北京故宫要叫故宫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将清朝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第二年,在紫禁城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立了故宫博物院,从此紫禁城就叫紫禁城。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
北京故宫博物院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宫博物院为基础,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10米高的城墙,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两部分:外院和内院。外朝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故宫的中心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主要宫殿。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它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在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是严格按照《周礼·考据》中“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的帝都建设原则建造的。整个故宫,在建筑布局上,通过形体的变化和起伏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平衡,形态变化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