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编制之结”咋解

脚踏七星2022-08-18  9

幼儿园“编制之结”咋解

“如果幼儿园能和中小学一样,老师有备无患就好了。这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吸引优秀的本科生成为幼儿园教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幼儿园园长高说。

近两年,萧山区招聘了400名幼师,其中有8名新教师充实到了幼儿园,这让高很高兴。“我们园区之前已经好几年没有分配新教师了,而随着大量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向新园区输出,内部年龄结构逐渐失衡。这8位新老师给我们增添了新鲜血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大量公办园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是对幼师的渴求。然而,在全国各地机构严控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背景下,编制不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痛点”。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如何解决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缺编问题呢?

挖掘潜力,盘活存量

“为了尽可能稳定幼师队伍,我们从全县调整了41个县级机构的编制来补充幼师的招聘,难度很大。”江西省芦溪县教育局党委委员黄说。

位于江西省锡山区的芦溪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人口只有30万。有25所幼儿园,1,259名教职员工,72%的幼儿园儿童在公立幼儿园。为协调调整补充幼儿园教师,泸西县在调整中小学编制的同时,从县内事业单位编制中划拨一部分补充幼儿园教师。目前,全县每所独立公办园平均有13名教师,建成了园林管理“大师方阵”。

在严控编制总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保障,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资源,尽可能增加学前教育的编制?

“能分配到这么多新老师,感谢萧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障,也感谢教育局的大力支持。”高告诉记者,虽然8名新教师的加入不能解决幼师在编少而不多的实际困难,但教育局建立了幼师长效补充机制。公办园按规定每两年编制一次,总体安排按照“每班一名公办合同制教师”的方向,可以有效补充公办教师。

为增加学前教育编制,天津市在鼓励各区深入挖潜、自行调整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追加拨款、置换编制等方式,在全市企业编制总额内为相关区增加学前教育编制。此外,天津推进各区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各区相关事业单位经费渠道,盘活编制千余名,优先安排教育系统人员编制。

统筹协调用好编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团场。由于各种因素,有的团场编制多,有的团场编制少。由于团场是办幼儿园的主体,团场之间幼儿园的设置很难调整。为解决这一问题,兵团决定将团场幼儿园教师的人员编制下放到教师城,由教师城根据各园实际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这项改革措施打破了固有的编制瓶颈,从而避免了编制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中央印发的《关于地方事业编制创新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的统筹作用,合理调整布局结构,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调整事业编制,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基本公益性服务和基层倾斜。

记者了解到,对于如何用好学前教育的编制,很多地区都加强了统筹调剂,采取了先建设管理队伍的办法。

近年来,安徽省创新实施教师“离职池”制度取得成效。此次改革在不改变各单位编制归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层级和行业部门之间的编制壁垒,激活长期闲置的编制权,统筹全省存量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省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基本思路和运行模式。

此外,安徽省还探索实施了公办园教职工“管理队伍编制保障法”,重点保障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例如,安徽省岳西县批准每个公办园成立6个“管理小组”,共增加156名核定公办园教师。

"要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用好现有编制."南师大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认为,一方面,应建立“蓄水池”或“周转池”,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教师情况和辖区内各县学龄前儿童人口变化,打破编制的县级固化,跨县区调整编制;另一方面,要善于刺激当权派。

“可以创新核定编制标准,打破公私企业限制,根据园区的普惠程度、发展和质量保障需求核定教师编制基数,或者根据评估结果和普惠贡献新增奖励编制,疏通非在编幼儿园教师进入编制的渠道,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王海英说道。

呼吁制定“国家标准”[S2/]

“建议尽快出台公办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配备标准。”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关等11位委员建议,补齐幼儿教师队伍的短板和弱项,尽快出台编制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在他看来,学前教育运行已久,教育质量、管理、安全面临诸多隐忧,呈现出“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文件,指导地方政府试行幼儿园工作人员标准。

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国家颁布幼儿园教师标准,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公办园人员编制,有条件的省(区、市)可以制定公办园人员编制标准。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职工配置标准(暂行)》。该标准为规范幼儿园运营行为、合理配置教师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也为各地出台《编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看这些“地方标准”,有的是10年前出台的,有的是近两年出台的。核定比例、结构比例、附加比例也不一样。

在核定比例上,有的是按照教职工与孩子的比例核定,从1: 10到1: 5不等;明确有些专任教师是按师生比或班主任比核定的,师生比从1: 16到1: 11.7不等。从结构比例上看,专任教师和护士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同,分别要求不低于75%和不低于93%。附加比例方面,有5%-10%的浮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如内蒙古、安徽纳入人员编制管理,有的地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如山东、江苏、上海。

“地方标准”的试行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而“地方标准”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呼唤着国家标准的尽快出台。

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也呼吁尽快建立公办园工作人员标准。她表示,由于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一些地方制定标准的动力不足,缺乏统一依据。

对于如何核定和使用编制,孙建议,根据幼儿园规模、内部机构设置等计算和编制要求,确定幼儿园教职工管理总量。,以充分满足办多种幼儿园的需要,编制应按师生比和班主任比核定和增加。此外,结合“区管校聘”,采取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向偏远薄弱地方倾斜、加快盘活资源等措施,推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19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纪秀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257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