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20条”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一、协调“两链”保障
1。保证产业链的供需
建立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工作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共同协调全市重要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和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供应。对市外供应商因疫情控制不能及时供货,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联动协调与争取上台阶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帮助其解决供应链困难和堵塞问题。
2。开展合作匹配对接
建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配套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企业间供需信息共享的联动。根据工业品交易特点,聚焦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物联网等重点优势产业。,邀请市内外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动态发布采购需求,按行业每月召开线上线下对接交流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提升企业本地化产品和技术采购水平,解决潜在断链风险,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健康稳定运行。
二。顺畅的物流和运输
3。提高通行证审批效率
从公路道口进锡的货运车辆,由当地接收企业或托运企业通过“灵犀”app中的“货运申报”系统提前申请“物资运输通行证”,经审核后生成电子通行证,作为各公路入口查验的通行凭证。与区域部门合作,提高通行证审批效率。
4。优化高速卡口锡检测
进一步优化卡口货车入锡检查流程,提高通行效率。普通地区货车凭电子通行证进锡,只检查卫生编码、旅行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采样核酸。不再允许“层层加码”。重点疫区货运车辆入锡时,完成上述查验流程后,实行“点对点”接送,企业和属地按规定实施管控。公交提前通过“灵犀”APP“申报入锡”,48小时内核对健康码、乘车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在查验点进行核酸采样。
5。锡货车生命保障服务
在锡为货车提供车营等集中停放场所,统一管理司乘人员。营区设置门铃密码,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场馆内为驾乘人员提供停车、车辆消毒、核酸检测、采样证明、饮用热水等免费暖心服务,以及简餐、外卖等点餐渠道和代收配送服务。
6。紧急运输支持服务
建立应急运力保障机制,提前上报应急运输任务,通过采购提供充足服务的货运和客运车辆,为急需运输的企业提供货物和人员运力保障,确保重要生活和生产物资运输。协调相关物流企业提供货运信息匹配服务,满足各类供需运输需求。
7。城市间协调服务
对需要跨市、跨区运输关键物资、疫情医疗防控物资、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能源物资、危险品物资和重点人员的企业车辆,提供应急物资和人员跨区域、跨城市协调服务。
8。加速国际邮件递送
进口国际邮件、快件、国内高风险地区收寄的快件,纸质材料4天后 ,其他快件10天后 。企业的急信、快件应当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抽样,负信、快件直接投递,检测费用由待收生产企业承担。
9。确保最终正常交付
保持交付至密封和受控区域。允许持“紧急通行证”的快递员驾驶邮政快递车辆进入管制区域投递;在密封区,送到指定地点,由志愿者或企业工作人员签收。开辟工业企业绿色通道,缓解工业企业原材料投递困难,优先投递相关快件。
三。稳定外贸需求
10。保障外贸进出口顺畅
充分利用现有的韩国仁川至无锡至美国芝加哥的包机,确保我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供应链的稳定。借助海铁联运、二类口岸、中欧班列、国际快递等物流通道,有效稳定货物进出口。
十一。提高通关服务的效率
继续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大力推进“先放后检”、“按申请查验”等改革措施,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精准防控进口商品疫情,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
四。加强财政支持
12。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做好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接续工作,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小额贷款管理,滚动使用原有信用贷款支持工具。
十三。保证现有客户的融资需求
积极为存量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引导银行机构灵活配置金融资源。根据企业申请,对有还款意愿但因疫情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统筹考虑不还本续贷、展(展)期延长等手段。,并协商还贷方式。
14。提供信用记录调整服务
因疫情等原因,企业不能及时申请不还贷款和展期(展)服务,导致贷款逾期。经准入机构认定后,可申请调整信用违约记录,不降低客户贷款风险分类,不收取罚息和复利。
五、增加就业保障
15。加强网上招聘
利用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智联招聘等线上平台资源,结合江苏招聘月、私企招聘月,为企业提供线上招聘、现场招聘、“无锡云招聘”视频招聘、校园招聘、招聘简章发布等服务。
16。深化劳务合作机制
扩大劳务合作范围,建立跨地区劳务合作联盟,通过设立服务站、建设劳务合作基地等方式开展劳务合作对接活动。“点对点”会为用工缺口大的企业引进外来劳动力。
十七。激发机构的服务力量
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渠道作用,推动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就业联盟运作,搭建就业企业与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桥梁。
18。实施隔离控制策略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外地来锡员工隔离困难等问题,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及时解答相关隔离政策和各种防疫知识。
六。优化企业服务
19。建立在线服务专栏
在“汇企通”网站开设“企业救济”专栏,收集各地市部门发布的企业救济政策,组织对企业救济政策进行拆解细化,编写服务指南并统一发布。加强政企互动,在“汇企通”平台设立“企业留言板”,对企业留言进行分类,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20。为企业开设专门的服务窗口
在各市、市(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专窗”,开展线下服务,提供各类惠企政策的咨询受理,承担惠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