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新区小学入学政策

宏观环境2022-08-08  7

2022西安曲江新区招生入学问答汇总

问题一:政策发布日期(6月22日)后落户的子女能否就读公办学校?

政策指出“小学:2016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并落户曲江新区规划区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地户籍符合政策规定。”初中: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在曲江新区规划区落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地户籍符合政策规定的学生。“未落户时间有明确要求,孩子可以上公立学校。

问题2 :在我对政策的理解中,外来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市户籍并取得Xi市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登记并在市区合法稳定居住和工作的人员。孩子户籍在临潼区,我却常年在曲江工作生活。我的孩子应该回临潼区还是去曲江上学?

政策上明确写着,你是Xi安其他区县、开发区户籍的跨区域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地就读,子女回临潼区就读。

问题3:我是曲江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我的孩子将在何时何地查看这些信息?

7月13日9:00至7月21日17:00,小学在三校东校区(公田五路与春林四路东南角),中学在曲江三中(公田五路与春林五路东北角)。为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错峰安全报名,家长可于7月9日上午9点起进入“曲江教育”微信官方账号,通过信息审核预约小程序进行在线预约。预约成功后,请根据报名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审核。

问题4:优惠入学政策涉及哪些群体?

烈士子女、合格现役军人子女、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子女、公安英烈子女、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和其他优抚对象子女,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义务教育优惠。

问题五: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学校的初中吗?

九年义务制学校的小学不能直接升入其初中。要求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信息审核。信息审核通过后,选择公办学校的,按照小学、初中学区划分进行入学;如果选择民办学校,必须带着报名表按照流程在网上注册电脑随机录取。

问题6:根据政策,今年继续实行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也就是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如果我不摇私彩,我还有机会上相应的公立学校吗?

政策明确,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曲江教育局安排到相应学区的公办学校就读。如无空剩余学位,则统筹安排入读其他公办学校。

【/s2/】问题7:民办学校网上报名确认后可以更改志愿学校吗?

民办学校网上报名时,提交确认前可以修改,提交确认后不能更改报名信息。

问题八:我如何知道民办学校计算机随机录取的结果?

计算机随机录取后,录取结果会当场上传到招生平台,招生平台会通过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短信通知家长录取结果。Xi安电脑随机录取后,学生和家长还可以用自己的注册号和密码登录招生平台查询录取结果。

问题9:社会上有人声称“计算机随机录取软件可以人为操作控制。家长给一定费用就能保证被摇到。如果他们没有被摇中,将退还全部或部分费用。”这是真的吗?

以上情况是典型的骗局,是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焦虑心理的诈骗伎俩。希望家长不要上当受骗。如果上当受骗,请保存好证据,立即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民办小学、民办初中计算机随机招生由各区县教育局、开发区按照Xi制定的统一办法组织实施。报名全程录像,委托公证处全程公证。邀请纪检监察人员、人大代表、CPPCC委员、新闻媒体、家长代表现场全程监督,录取结果当场公布,确保招生的公开、透明、公正、权威。

通过以下措施确保报名数据和计算机随机录取系统的安全。一是计算机随机录取系统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多家有资质的专业公司独立测试,其可靠性有专业保障;二、专业测试通过后,电脑随机录取系统和测试报告直接交给公证处盖章。登记资料在公证处和监督组的监督下现场下载封存,公正性受法律保障;第三,计算机随机录取系统运行在单机上,不在互联网上,其安全性由物理隔离来保证;四是全市统一计算机随机录取系统和工作流程。录取电脑由公证处提供,现场安装电脑随机录取系统,现场启封导入报名资料。

问题10:按照政策,我的孩子今年应该入学,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入学。怎么办理延期入学手续?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期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初审后报曲江教育局批准。

问题11:什么是新优质学校?曲江新区有哪些学校是新的优质学校?

自2021年起,Xi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每年评选一批有一定办学基础、有一定提升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优化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注重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式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育一批教育理念科学、学校管理规范、办学特色鲜明、注重内涵发展的学校。

近两年来,曲江新区着力打造曲江第四小学、曲江第五小学、曲江第八小学、曲江第十三小学、曲江第十四小学、曲江第三中学等“新型优质学校”。

各校以创建新优质学校为契机,根据评估方案制定成长计划,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五育”发展、家校共育等方面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0837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