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意思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翻译
“八月惊涛骇浪,头高数尺,撞山背”是指八月惊涛骇浪,咆哮如千马奔腾,几尺高的浪头冲到岸上的岩石上,又被撞了回来。诗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写于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所有的诗都不是雕琢的,流走的,而是紧凑凝练的,可见诗人极高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的第一句“八月惊涛拍岸”,描述了潮水由远及近的趋势,用一个动词“吼”来突出海浪逼近的感觉。第二句话讲的是潮水达到顶峰时的壮观景象。汹涌的潮水,它的身体有几英尺高,冲击着河两岸的悬崖。
从诗首的动态描写到退潮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离开海门,汹涌的海浪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它的精神:被海浪卷起的沙堆像雪堆。退潮留下的另一个奇观,衬托出八月潮起潮落、撞山戏水的壮观景象。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中国唐代彭城(今徐州)人,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自称是汉中王景的后代,曾经担任过御史和王变法小组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