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语

日本名古屋2022-08-03  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景介绍

多助少助的时代背景是战争。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战争很激烈。他主张“仁政”统一天下。所以在《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不得道”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在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中,“与人和”是战胜敌人的首要条件,“与人和”的结果就是“战争的胜利”。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扩展数据: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之下。孟子生于鲁国贵族,祖上是鲁晚期的孙萌。但是孟子出生的时候,他家已经没落了。春秋末期的混乱使他们家逐渐衰落,被迫从鲁迁到邹。经历过艰难岁月的孟子,年轻时不得不“租房子住”。

孟子父母的条件,今天已经考不上了。流传下来的只是孟子幼年丧父,随母生活。为了孟子的研究,孟母选择了他的邻居三次,他发了脾气。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当学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世界各国的政治人物,游走于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以人为本”。“民为贵,国为次,君为最少。”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孟子曰:“人皆有隐心。”

他认为善是人类特有的本性,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0234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