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领袖欧阳修,名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著名散文家,散文雄辩、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婉约,继承了南唐的缠绵之风,与颜姝接近,但也有差异。比如他写的感情、历史、民风的诗,题材比颜姝的更广。诗体类似散文,语言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的公开收藏。
扩展信息:
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很有名气。因冀州原属庐陵郡,故自称“庐陵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政事,谥号文忠,称为欧阳文忠。致累太师与楚王。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创文风的文学领袖。领导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继承和发展韩愈的古文理论。他在散文创作上的高度成就,补充了他正确的古文理论,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文风。欧阳修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而且在诗歌风格和词体上也有所创新。在历史上,他也是功不可没。他主修新唐书,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集已传世。
欧阳修倡导的诗歌革新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学风格和宋初的昆西风格,但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与刘恺以来的复古文学批评家有很大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之前,以昆西体为代表的文风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欧阳修在反对昆西风格的同时,也反对“太学风格”。
欧阳修对文学与道教的关系有新的看法。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欧阳修文学与道教并重。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文学看得和道家一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和思想内容一样重要,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刘恺等人拜会韩愈,主要着眼于他的道统,而欧阳修更注重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从小就喜欢韩语。后来写古文,又以朝鲜和维生素为例。但是,他并没有盲目崇拜古文。他所采用的是朝鲜散文的顺词一面,而抛弃了朝鲜古文和刘古文的怪密倾向。同时,欧阳修并没有全盘否定骈文的艺术成就,他还称赞杨仪等人“散文博学,笔力丰沛”。这样,欧阳修不仅在理论上纠正了刘恺、石碣的偏颇,而且纠正了韩、刘古文的某些不足,为北宋诗歌革新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宋代古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