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方?

随身wifi怎么用2023-05-30  33

荔枝原产于我国,在2000多年前已经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目前,我国是世界荔枝品种最丰富的国家和主要的栽培地区。我国荔枝分布在北纬18°~31°的范围,其主产区在北纬22°~24°0′。

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另外,四川、云南、浙江、贵州也有少量栽培。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荔枝面积843.8万亩(不包含台湾省,下同),总产量154.7万吨,总产值达43亿元,其中广东省面积最大,种植413.7万亩、产量91.7万吨、产值达22亿元,广西种植317.5万亩、产量31.8万吨、产值10.3亿元,福建54.3万亩,海南42.2万亩。我国荔枝栽培地带从属两个气候带:一是北热带地区,包括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南部,适合种植早中熟品种。北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二是南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中南部、福建东南沿海、台湾中南部和西海岸,为典型的赤红壤地区和部分红壤地区,适宜栽培中迟熟品种。广东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区,除粤北部分县(市、区)外,其他80多个县(市、区)都有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黑叶、糯米糍、桂味、白糖罂、白蜡、淮枝、妃子笑、三月红、大造、增城挂绿等。目前在广东已形成三大产区,一是粤西产区,包括茂名、云浮、阳江和湛江等市,主栽品种为黑叶、白蜡、白糖罂、妃子笑、大造、玉荷包、新兴香荔等,种植区立地土壤为砖红壤和赤红壤,还有赤红壤性水稻土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二是粤中产区,包括广州、深圳、惠州、江门、佛山、中山、东莞等市,为传统的栽培产区,其品种最多,质量最优,有糯米糍、桂味、淮枝、黑叶、三月红等品种,立地土壤为赤红壤,还有水稻土、河流冲积(沉积)物发育的土壤;三是粤东产区,包括揭阳、汕头、汕尾、潮州和梅州等市,主栽品种为古龙2号、黑叶、淮枝、金钟、风吹寮等,立地土壤为赤红壤、红壤,还有水稻土、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台湾省是我国荔枝发展最快的地区,荔枝种植主要分部在西南部和西部,以高雄最多,台中、南投次之,新竹、苗栗、彰化、嘉义、台南等县都有大面积的栽培,主栽品种有黑叶、红荔、糯米糍、桂味、小品园、三月红、玉荷包等品种。

广西除桂林高寒山区的9个县、市外,其余80个县(市、区)均有荔枝栽培,东南地区是荔枝主产区,主栽品种有淮枝、大造、黑叶、水荔、玉荷包、灵山香荔、糖驳等。

西南地区以南宁、隆安横县为主要地区,主栽品种有妃子笑、糯米糍、桂味、淮枝、黑叶、尚书怀等。

福建荔枝主要栽培区分布在闽东南沿海,有37个县(市、区)栽培,以闽南和闽东南的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为主产区,主栽品种有兰竹、陈紫、乌叶(黑叶)、早红、玉荷包、金钟、桂味、绿荷包等。

海南荔枝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20个县、市均有荔枝栽培,品种有妃子笑、鹅蛋、紫娘鞋、大丁香、蜜荔等,为发展早熟荔枝的理想地区。因此,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不同气候和不同树冠管理措施制定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方案。

多产于两广地区,海南岛.

~~~~~~~~~~~~~~~~~~~~~~~~~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泉州是全国龙眼主要产区之一,自古盛产龙眼。泉州人通称桂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古以来人文繁盛。优越的自然条件、 悠久的人文开发历史,促进了龙眼在泉州的栽培。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赞颂龙眼:“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述:“龙眼树似荔支,而叶微小, 皮黄褐色。荔支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曰为荔支奴。泉州府诸县皆有,郡中(今鲤城区、丰泽区)尤盛。 ”

明·泉州人何乔远《闽书》记述泉州一带“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龙眼用嫁接技术繁殖方法的历史已很久远。明·徐勃《荔枝谱》(1597年)和邓道协《荔枝谱》(1628年)都有关于龙眼用嫁接繁殖的记载。清初 ·周亮工《闽小记》(1666—1668年)和郭柏苍《闽产录异》都记载用嵌接法换种,沿用至今。旧法用挂钵填土。 泉州龙眼品种很多,风味不一。著名品种有普明庵本、红孩儿本等50多种。最受赞誉的首推“东璧”龙眼,1993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东璧”龙眼原产自泉州市区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元寺僧人种植的,历300多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内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龙眼树,是现存的“东璧”龙眼中树龄最长的。而今“东璧”龙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龙眼产区均有广泛繁殖。传说早年仙游有个僧人从泉州开元寺取去“东璧”龙眼苗,在仙游境内栽植,现已繁衍2万株成年树,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质逊于原产的“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品质优良。其果皮有淡黄色的虎斑纹,泉人称为“花壳”,是外观有别于其它龙眼品种的最显著区别。“东璧”龙眼又称“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称“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记载。泉语“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种,有8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荣获国际巴黎旅游美食金质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近年全省各龙眼产区均有大量种植,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据说台湾种植的大型龙眼,当地同胞也称“福眼”。

龙眼的药用

干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

拉丁名 Dimocarpus longan Lour.

中文名 龙眼

拉丁科名 Sapindaceae

中文科名 无患子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广东(海南岛)

现状 渐危种。野生龙眼为海南西南部低丘陵季雨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随着森林的破坏,大树多被砍伐,现存植株多是萌生幼树复壮而成的林木,分布区日益缩小,自然资源明显减少。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800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板状根较明显;树皮黄褐色,粗糙,薄片状脱落。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一15厘米,宽2.5一5.0厘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长12一15厘米,花杂性,簇生,黄白色;花粤5裂;花瓣5;雄蕊 8,着生花盘内侧;子房无柄,2一3室,密被长柔毛,有小瘤体,柱头2一3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307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