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简介

大理古城简介,第1张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

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截至2013年,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1、大理崇圣寺三塔

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大理古城

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

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

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3、水目山

离祥云县志25公里。

这里属于马街乡,海拔2070米。

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

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

开堂之日,六诏的首领都来祝贺。

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千人,尼姑八百”。

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往如禅师、非相行禅师街头在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

清初有名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

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

中国十大古城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凤凰古城、荆州古城、商丘古城、兴城古城和襄阳古城。徽州古城是一个年代悠久的历史遗迹,到目前为止是我国保存相对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有很多标志性的建筑,有比较著名的有八角牌楼。

大理古城的特点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位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带的迎风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寒暑适中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大理古城日照较多冬春季节天气晴朗,日照时数较多,夏秋季节阴雨天多日照时数较少,大理古城位于洱海断陷盆地,地表多为洪积冲积物所覆盖,由西向东缓缓倾斜为平均海拔约在不到2000米左右的冲积湖积平原,大理古城的地形为东低西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924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