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一条童话小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重庆有一条童话小巷,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第1张

要问重庆最近哪里最火,那一定是北碚文星湾了!

看惯了南川山王坪的秋夏两色,赏遍了巫山的红叶,也“漠视”了随处可见的金黄的银杏,潜意识里总渴盼一些新鲜的回归。

文星湾斑斓的色彩,适时回应了这种呼唤。它以童真的清澈,缤纷的涂鸦,构筑出一个绚烂的童话世界。

在重庆奔跑向冬天的决绝背影后,文星湾投注下一个温暖的回眸…

文星湾在我的印象里是和大兴村、桂花园一样的存在,老旧破败,是过去的延续,时光的坚持。没想到说变就变。就这“老树发新芽”的姿势,也足够引起我的好奇。在阴暗的初冬投奔它的明丽,实在是一种行者的睿智。

文星湾六巷

文星湾离北碚轨道站很近,下单轨后按照导航走不了十分钟。

当你适应了秋冬交替季节山城惯式的灰色调时,突然映入眼帘的明快色彩便预示着目的地到了。

首先你会看见巷口两栋彩色楼房,一左一右,临通道的全部墙壁都是鲜艳的蓝色,将天空般的情绪强制感染人心。倘若去的时候正值出太阳,灿烂的五彩缤纷就像通过了相机的滤镜,清晰明亮得如同草原上最亮的那颗星。

五彩缤纷

慢慢走进小区深处,每一次打量都是享受。

鱼鳞般的瓦屋顶由青黑色置换为褐色与蓝色,不再归属于回忆;站在不远处的刷上草绿与金红的老式居民楼,让视觉的盛宴更加丰盛。

缤纷的角落

每一种颜色都是静止的,却在你的行走里变成一堆正在组织的积木,被返老还童的感觉一块一块搭建:戴上“绿帽子”的瓦房“愤怒”地涨红了脸,瞪大了黄色的眼。外面的世界充满色彩,朱红色的“幸灾乐祸”、蓝色的“安慰”、紫色的迷乱、绿色的“打探”…

一切的形状都没改变,可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环境就是个舞台,也是群演员,像默片时代,在此上演一幕幕真实的人间,或者一出出想象的荒诞。

熊猫家园

走过逼仄之处,闯出色彩的十面埋伏,憨态可掬的熊猫住在黄色的墙上,微笑里荡漾着可爱的童年。

还是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像被棱镜解析,准确地分道扬镳于各处。又以各自的明亮,提醒着游人看它们一眼。

该看谁呢?红的鲜艳,紫的神秘,绿的蓬勃,粉的可爱…

选择实在是道难题,压迫着人眼花缭乱。恍惚间,恐龙出现。

恐龙

卡哇伊的庞大生物没有危险,蹲在墙壁上不时被人撞见。千万年前的眼睛在对视下楚楚可怜,如果可以养一头做宠物,恐怕家在深山,也会被踩烂门槛。

不知不觉就转了一圈,文星湾地方不大,内容不少。它的色彩浇筑得可圈可点,熊猫与恐龙的涂鸦也别出心裁。

如果我再年轻二十岁,我很乐意把这里想象成珍稀动物的家园。但做过园林设计的我对景观的要求有自己的理解,我并不认为没有跳跃的线性设计是一个景点保持设计目的的唯一方式。利用小景提示转折是丰富景观层次的秘诀。

转折

在每一个拐角处我几乎都发现了上图的转折小景,开花植物盛放在鲜艳的遍色陶罐内,让人眼前一亮。而心情也起了波澜。下一个场景便在这美丽的“打扰”下,有了重新衡量的期待。

精彩

很精彩,有些地方的设计匠心独运,比如在一坡梯坎的侧面,墙上的卡通恐龙瞪圆双眼。站在合适的角度,你和它一样被台上“纹身”的陶罐花瓶所吸引,正与它大眼瞪小眼。

心情瞬间萌化,那些成熟撑腰的矜持,年龄赋予的稳重,统统可以丢到爪哇国去。

在泥地里,在阳光下,在小河边心无旁骛放飞自己的那个小男孩又返了回来:他不会考虑意义,也从不思考时间,他只是认真而专注地丰富着自己对世界的爱…

北碚文星湾,抽时间去逛逛。它能成为崭新的网红打卡地,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这里稍微投入一点,不需要沉重的回忆,你能找到童年——住着“恐龙”和“大熊猫”的梦中家园。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是重要的近现代史迹,直辖后,重庆市2000年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5年5月以前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于1930年9月创建的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院址最初设在北碚火焰山东岳庙,即现在的北碚公园,1934年迁建北碚文星湾。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许多学术机关纷纷迁到北碚,继续其研究工作。由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工业实验所、矿冶研究所、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国立江苏医学院、中国地理研究所等13个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组织筹备委员会,公推翁文灏、卢作孚两先生为正副主任委员,以主其事,于1943年在文星湾筹建中国西部博物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建筑群至今保存较好。其中:惠宇楼,1933年修建,为中国西部科学院主楼,1944年该楼借让给新成立的中国西部博物馆作展览大楼。

地质楼,1938年修建,为坚持抗战内迁北碚的国立中央地质调查所办公楼。

卢作孚旧居,1944年建,原为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博物馆办公楼,其院长室曾为卢作孚先生办公及临时生活用房。

地磁测点碑,由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定(东经106025′46″0,北纬29050′07″3),中国西部科学院1945年12月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859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