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起止点

长城的起止点,第1张

中国的长城最早开始建的是在春秋时期的赵国,赵国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而修建的。到了秦始皇时期,才开始大规模修建,这时修建的是秦长城。后来历代均有所修建。直至明朝时期,为了抵御蒙古部落的南下,大规模修建长城,并形成定制,到了清朝,长城就没有再大规模修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所说到是的是指明长城。秦长城西起临三北(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

长城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如下: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千米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3000多千米;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千米。

长城的意义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了抵御别国入侵就会修筑烽火台然后建造城墙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最早的长城。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勇于克服困难时团结一致的毅力和决心。长城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永不放弃。目前的长城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增长见识、感受历史。

最早的长城出现在西周的晋国,可能是在唐叔虞时期开始,严格的讲,在三家分晋以前;

因为现在发掘出来的晋长城,只有几十米的夯土墙,

时间的流逝,气候环境的分化,已经不能够判断,其精确的年代,只能够通过文献,地理位置,夯土的形制,判断大概的时间段;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弟 ,哥哥周成王封他在唐这个地方(唐国)~~~《桐叶封弟》的典故,而唐国的位置,在周朝首都的西北方,其周边是秦人,楚国,还有众多分封的小国,北面主要居住着戎狄部落和游牧部落,经常发生骚扰事件;从历史角度看,周成王把弟弟叔虞封在唐地,是为了让亲弟弟帮助自己把守好,西北方的门户;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把唐国,改为晋国;在此期间唐叔虞和他的儿子姬燮(晋侯燮)及后世的晋侯,都可能在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游牧部落的攻击,这就是最早的长城~

所以,只能够说,是西周早期到晚期(前1046-前771年),这个时间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224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2
下一篇 2023-05-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