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沙南门口的公交车

到长沙南门口的公交车,第1张

方案1 直达车

芙蓉广场 乘坐 402路 到 南门口 下车

方案2: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317路 到 蔡锷南路口 下车

第2步: 蔡锷南路口 乘坐 2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3: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317路 到 樊西巷 下车

第2步: 樊西巷 乘坐 2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4: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15路 150路 到 侯家塘南 下车

第2步: 侯家塘南 乘坐 908路东线 140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5: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59路 116路 到 雅礼中学 下车

第2步: 雅礼中学 乘坐 2路 旅2线 202路 314路 906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6: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317路 到 坡子街 下车

第2步: 坡子街 乘坐 2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7: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59路 116路 到 东塘西 下车

第2步: 东塘西 乘坐 旅2线 2路 202路 906路 314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8: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15路 150路 到 黄土岭 下车

第2步: 黄土岭 乘坐 140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9: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15路 150路 到 涂家冲 下车

第2步: 涂家冲 乘坐 908路东线 140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10: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115路 150路 到 黄土岭南 下车

第2步: 黄土岭南 乘坐 140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方案11:换乘 1 次

第1步:芙蓉广场 乘坐 317路 9路 348路 到 人民路立交桥北 下车

第2步: 人民路立交桥北 乘坐 108路 至 南门口 下车

长沙公交往事(1):最早的公交车是烧木炭的

1路线可以说是长沙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且路线一直未作大的变更,只是向两端延长过几次。

1954年7月开始,此条线路正式运营,是从袁家岭经先锋厅、黄兴路至五一广场,全长约3.6公里。这条线路一开始命名为东西线,1957年又改名为2路线。1965年9月改名环城线,由东塘广场出发,经南门口、先锋厅、袁家岭,再沿韶山路至东塘广场。1969年12月1日,正式更名为1路线,由袁家岭经先锋厅、黄兴路、西湖路至老火车南站。1977年7月起点站延伸至长沙火车站。1983年10月,改经中山西路、沿江大道至老火车南站,全长9.2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家住在小吴门,家门口唯一的公交车线路就是1路车。我记得三四岁的时候,跟奶奶坐在马路边看汽车是一大乐趣,当时马路上最多的是解放牌卡车,偶有一辆超长的车驶过,里面坐了好多人,奶奶就告诉我,这叫公交车,是坐人的,而平时看的那种车是装货的。还哄我:“你要表现好,过年就带你坐汽车玩。”

虽然那时候公交车票价并不贵,两分钱起价,最贵的票也才一角五分钱,可以从起点坐到终点,横穿整个长沙城。但我家里太穷,长沙城又不大,出门基本都是以步当车。

我真正坐上公交车是七岁上了小学以后,第一次坐的就是1路车。不过这次经历说起来胆战心惊,是被一个同学拖去坐的,因为没有钱,打的溜票。虽然只坐了短短的一站路,那几分钟时间,感觉比一个世纪都长。

票价是两分钱起,根据你乘的站数计算,最高的票价一角多钱。我记得1路车的票价分两分、五分、柒分、一角一等几种(具体多少种记不清了),各种面值的车票颜色不同,最便宜的两分车票是白色的,基本只能坐一站路。

公共汽车是大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多,线路少,车少,上学放学时期的高峰就特别拥挤,逃票的人也多。那时又没有现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一说,只看你如何挤得上去。甚至还有挤不上去,用手挂在车门外的。虽说前门、中门、后门各有一个售票员车内流动售票,要求买了票的人把票拿在手上或叼在嘴边,可人多起来的时候实在查不过来。

我们钻的就是这个空子,捡了一张白色的两分废票,从前门上车,挤到后门,把手里的白色车票一扬,飞快地跑下车。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1路车的起点是火车站,长沙火车站自1977年7月1日建成通车后,就成了长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好多条公共汽车的起始点。虽然到八十年代后期,长沙城有了30来条公交线路,但跑市内线的只有12条,而这12条线路就有五条是以火车站为起始点。分别是1、791012路车。而跑郊线的十多条区间车里,也有开往黄花机场方向的14路车起点在火车站。

长沙火车站作为起始点,主要原因是因为公交线路的设置和站点的设置都会根据人们出行便利来设置,火车站的地理位置相对中心,人流量大。1路车所经过的站点,大多也是人流量大的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

这两张图分别是是九十年代和今天的1路车线路图,可以看到基本没有变化,只是终点站向南延伸了几百米。八十年代的路线图没有找到,变化主要在后半程,1983年10月以前,1路车到了先锋厅就左拐上黄兴路到南门口,而不是走今天的沿江大道。

今天的1路车共有20站,而在八十年代只有不到10个站点,且站点之间的距离比今天要远一倍以上,有一公里多。

1路车前半程走的是八一路和中山路,也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从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出来,沿着八一路向西行驶,七十年代修建整合而成的八一路,西起小吴门建湘路口,东止东屯渡桥,总长六公里多。以五里牌京广铁路为界,西段称八一西路,属城区,东段称八一东路。一路车走的就是八一西路。

八一路往西过了小吴门就叫做中山路了,1路车前半段基本是把中山路从头走到尾。包括前半段的八一路,在民国时期也是中山路的一段,小吴门至清水塘原来叫中山马路,清水塘至韶山路原来叫中山大马路。

中山路自然是因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全国包括台湾地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三百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道路占了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非常罕见。它们大多处于城市的中心繁华地带,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保留着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1925年先生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全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把原有的一条繁华商业街改名为中山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273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4
下一篇 2023-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