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故居在什么地方?

包拯的故居在什么地方?,第1张

今安徽合肥。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扩展资料:

宋代是包公从历史人物步入故事人物、文学人物的阶段。作为真实历史人物的包公,宋代史料记载较多。有《两朝国史•包拯传》,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张田编的《孝肃包公奏议集》,吴奎的《孝肃包公墓志铭》,曾巩的《包拯传》,王称《东都事略》及出土的《包公墓志铭》等。

包公去世后不久,就进入通俗文学作品里,成为叙事文学的重点关注对象。元明清时期,包公形象在经典文学与民间文学中持续发酵,文本多样、内容丰富、情节复杂,衍生成一个庞大的包公故事系统。包公故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鲜明的特征。  

包公在宋代就以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形象而家喻户晓,盛名远传,其后包公故事沿着世俗化和通俗化的方向通往广阔的艺术天地。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对包公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欣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公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我的首选是李鸿章故居,之所以首选李鸿章故居不只因为它是合肥市十大景点之一、国家4A级景区,还因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所赋予的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李鸿章故居的最初形态是李家的祖先自江西迁到合肥后开始营造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初具规模,不料却在动乱之中被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焚毁。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以后,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开始在合肥大肆购买土地并重建了李家祖宅,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李鸿章故居。

故居占地约为35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就是李府,后一部分被称为淮系展馆,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所偏爱的民居建筑

李府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依次分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楼。整个李府中最为知名的物件当属悬挂在门厅中写有“钧衡笃祜”四个大字的牌匾了,“钧衡笃祜”四个字是由光绪皇上亲笔书写的,目的是为了表彰李鸿章对大清国的忠心,可谓万世难求之荣耀。

20世纪50年代,故居一度被收归国有,故居的一部分还被改造成了百货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知道1999年,李鸿章故居才重新开放。

如今,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故居不仅仅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建筑物,还因晚清治世之臣李鸿章的缘故而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身处故居之中,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提醒着和平时代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业已过去的屈辱与悔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928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