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的“晒佛”,到底是怎么回事?

藏地的“晒佛”,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张

1929年,《伦敦新闻画报》上刊载了一则西方人类学家在西藏的见闻。

这位学者在甘肃卓尼寺见到了一幕令他惊奇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正对着一副悬挂在悬崖上的巨大的编织物跪拜。

他于是在这篇文章的标题对这一礼仪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描述:“对于神圣挂毯的顶礼膜拜”(Adoration of a Sacred Tapestry)。而这个他描述的古怪仪式,其实就是藏地的“晒佛节”,当然,是他眼中的。

《伦敦新闻画报》上的文章

对藏地有了解的人,多少听说过“晒佛”或“晒佛节”。

而每年的二月或八月,也都有许多人奔赴千里去到郎木寺或哲蚌寺,为的就是一睹“晒佛”的盛况。

“晒佛”之所以能有如此盛名,除了这一佛事的浩大与殊胜,更加重要的,则是因为它凝结的藏传佛教的传统与文化。

哲蚌寺晒佛节

“晒佛”是个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表达。

想也知道,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展示佛像,因此晒佛通常又被称作“展佛”、“瞻佛”,前者说的是物件,后者指的则是观者。

不过,到底晒的是什么佛,又到底要怎么晒,这恐怕就不是可以“顾名思义”的内容了。

历史上的晒佛仪式

通常来说,“晒佛”晒的都是大佛唐卡。

这些唐卡多是各个寺院的镇院之宝,不仅材料珍贵、工艺精制,更为重要的是尺寸极为惊人,稍小的或许长宽几丈,大的甚至有长宽十余丈。

由于尺寸如此之大,这些精雕细琢的圣物与艺术品很难找到相匹配的殿堂来供奉,平日里很少有机会能展开,多是收卷安放在寺院藏经阁等地。

布达拉宫每十二年举行一次展佛

但唐卡的绘制,归根结底是为了礼拜和观想。

如果没有得到展示,其内在的意义就总是缺失的状态;而晒佛,就是为这些神圣的唐卡匹配了一个展示及供人瞻仰的时空,进而显示佛陀的威严庄重与佛法的精深玄妙。

除了神圣性的理由,晒佛还有更加“世俗”的理由,即为这些常年“不见天日”的唐卡进行清洁,借由日光除潮去湿,达到防霉防蛀的目的。

甘肃郎木寺规模浩大的晒佛活动

这些巨大的唐卡多以释迦牟尼佛或三世佛为主尊,四周还会环绕诸多菩萨、天王及护法。

不同的寺院有时还会根据自己信奉的宗派,展示一些其他的佛菩萨像或尊者像。

因此,一幅或一组巨型唐卡,常常就是一次佛国在人间的再现。而观者在瞻仰唐卡之时,也就找到了一个亲近佛国与感受佛法的路径。

塔尔寺晒佛节中展出的宗喀巴尊者唐卡

值得说明的是,人们通常将“雪顿节”与“晒佛节”相联系,但其实两者有所不同。

晒佛大多在晒佛节举办,可晒佛节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节日,它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及差异性,大多是依据寺院的晒佛活动而得名。

由于很多寺院会选择在雪顿节期间晒佛,晒佛节与雪顿节在一些地方常常就会重合,因此才有雪顿节就是晒佛节的误解。实际上,晒佛与雪顿节之间是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逻辑关系,前者更像是后者供选择的一个选项。

除了晒佛,雪顿节还有藏戏、祭神等活动

“晒佛”虽然是藏区共有的文化,但不同的地方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时间。

除了最具盛名的雪顿节哲蚌寺晒佛,塔尔寺通常在藏历正月十五或六月初七晒佛,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是正月十三,扎什伦布寺则是四月十五。

除此以外,四川石棉的木雅藏族是在冬月十五,西藏强巴林寺的晒佛在五月三十,甘肃天堂寺的晒佛在六月初六,吉林妙因寺则是六月十五……由此可见晒佛一事在日期上的差异之大。

木雅藏族的晒佛节

除了日期的选择,晒佛的时长和仪式过程也有很大不同。

如哲蚌寺的晒佛通常在晨曦时分举行,大约凌晨三四点开始,太阳升起即结束;塔尔寺则在清晨八点左右,一般持续一两个小时;但木雅藏族的晒佛却能从早到晚持续一整天,除了观瞻祈福,还有大量的狂欢活动。

这些晒佛仪式往往伴随着奏乐声开始,在仪仗队的引领下,由僧人和信众扛着卷好的唐卡一步步走向晒佛台,伴随着众人的恭迎,唐卡被抬到晒佛台上,主事的僧人负责诵经、祈福、做法,接着徐徐展开佛像,接受信众们的礼拜。

晒佛仪式中的僧人

此时,晒佛台上是一副巨大的唐卡,绘制着的是至高的神灵,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晒佛台下,则是一群又一群虔诚的信众,排着队伍前赴后继,卑微而恭敬地向佛像献上哈达和自己珍视的财宝。放眼望去,他们仿佛只是一个个移动的小黑点,接受着来自神灵的审视目光。

晒佛节中的信众

这种尺度感的强烈的冲击与对比,或许隐喻的正是人类与那些强大力量的关系。

在大尺度的事物面前,人们往往更能感受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正如一颗在暴风中摇曳的苇草。

但也正如帕斯卡尔所说的,这是一颗能思想的苇草,一颗能感受到美好的苇草,他们愿意向着清净与光明,不断不断地生长。

甲和灯禅意生活平台独家特约专栏

转载请联系本头条号后台

图片来自网络

那是一种宗教行为的世俗化表现

主要是让信众可以近距离地礼佛

但晒佛另一个重要的功用是对展品进行护理和保养,透过阳光进行除湿和去黴。虽然紫外线也会对艺术品造成伤害,但一年甚至几年才一次不打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788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